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张勇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提案 》(第54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充分发挥‘链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强链补链延链。一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牵头制订涵盖中小微企业的产业链地图并动态调整。一方面为龙头企业匹配本地供应商,促进产业链稳定、高效;另一方面为中小微企业对接市场需求,促进细分领域持续创新。二是统筹协调、促进各类要素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进行效率优化。”的建议,一是围绕提高市场化运作、常态化路演、链条化孵化、高效能转化水平,加快构建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网络平台、运营平台公司)为框架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各地市在秦创原总窗口设立创新促进中心,定期开展信息发布、项目对接活动,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桥梁。成立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设置商事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5大类18个服务窗口,网上秦创原平台建成投运,整合链接20多项业务在线办理。组建运行秦创原运营平台公司,设立总规模约30亿元的创投基金,全链条、一站式、定制化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深入实施“1155”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设立科研机构,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2022年5月份,联合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国资委制定《关于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支持有一定研发基础的省内规上企业建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企业研发机构,2022年拟重点支持一批尚未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实施研发双向补贴。完善平台功能,服务秦创原,从企业需求方的视角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模块布局、畅通数据交互,提升界面和操作的人性化,实现在线需求征集、线上智能供需撮合、补贴在线申请、服务反馈评价等功能。2022年,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预计服务企业超过7500家,创新平台超过500家,签订各类科技服务合同金额超过3亿元。完成第四批6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合同双向补贴其中,补贴企业363.1万元,补贴服务机构93.7万元,共计456.8万元。
二、关于您提出的“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一是遴选培育若干引领行业、突出主业、实力较强的“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着重培育产业链“卡脖子”关键环节的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二是针对重点产业,分类建立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技术清单,联合“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鼓励“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联盟。可以围绕数控机床、光子、航空、重卡、生物医药、钛及钛合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乳制品等陕西优势产业链由链条上的一家或多家大企业发起,组建产业链联盟,以此增进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联合攻关。”的建议,一是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梳理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三张清单”,2021年针对龙头企业技术需求,在高端数控机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集成与光子制造、新能源汽车、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北斗产业、作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支持经费7500万元。二是2022年启动实施医工交叉、无人机、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等5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谋划布局建设1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三是支持西北有色院先行先试打造“新型科研机构”,授权有色院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西北有色院MCZ超导磁体实现批产,彻底打破“卡脖子”局面;支持西安光机所实施追光计划,完成全球唯一基于硅基改性材料的光子集成平台开发;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五轴增减材复合制造加工中心实现批量化生产。
三、关于您提出的“进一步细化产业链发展政策。一是对重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推出精确制导的支持政策。二是制定产业链目标库。针对23条产业链,建立产业链目标库,明确产业链目标库项目。三是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对联合攻关的项目、技术及转化的成果,给予适当的配套补助。四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技术中心,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探索协同攻关新模式。”的建议,2022年,计划在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口和未来产业,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以“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为主要任务,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聚焦我省产业或区域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按照“一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一个重大专项”的思路,在生物医药、空天动力等领域启动建设不少于5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加强对既有平台的绩效考核,确保平台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四、关于您提出的“将物联网产业链与传感器产业链合并。物联网的产业链包括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络运营及服务、软件与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传感器是物联网“金字塔”的塔座,传感器是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的建议,一是启动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的工作指引》,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探索与有条件的地市联合设立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由省科技厅和地市共同凝练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推动各地市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发展优势,确定支持宝鸡传感器产业项目,2022年省科技厅拟拨付每个地市项目资金1500万,明确地市配套资金不能低于1:1,全部用于支持重大技术攻关课题。二是高标准谋划“两链”融合项目。围绕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聚焦产业链提升,延链、强链、补链。支持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高性能国产化MEMS加速度传感器及封装技术研究,专项支持500万元。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对我省科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25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陶鹏飞,电话:029-81773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