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6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6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285号

时间: 2022-09-21 16:2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杨少毅委员:

您提出的《抓住“网生品牌”发展窗口期打造陕西本土“硬科技消费品牌”》(第18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聚焦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目标,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科技工作呈现新气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初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更加紧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

您关于“抓住‘网生品牌’发展窗口期打造陕西本土‘硬科技消费品牌’”的提案,站位高,格局大,既着眼全局,又立足省情,现状剖析深刻,建议务实可行,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省科技厅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吸收采纳,结合职能任务,明确重点任务,加强科技企业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陕西本土“硬科技消费品牌”做出科技支撑和贡献。

一是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秦创原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总平台,是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抓手,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通过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全省创新驱动总平台,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2021年,秦创原总窗口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7家、增长94%,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增长47.5%,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增长34%,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同力重工于全国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城市(园区)第一。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抓好“三器”建设典型示范,复制推广“三种模式”,加力加速企业培育、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完善总窗口同各市县的共建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以更高标准、更强责任、更实作风建好用好秦创原,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做实成势。

二是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为牵引,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为路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发展态势。提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比例,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牵头承担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1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破万家、增长38.67%、排名全国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97家、增长35.48%,2022年上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66家。

三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围绕“十四五”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链接优质资源、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载体布局、提升孵化效能、共塑孵化生态,推动各类孵化载体和创新主体融通发展,着力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打造企业、载体、资本、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双创”升级版新模式,全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字号”队伍持续壮大,载体建设实现质数双升,拥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7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9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7家。全省国家级孵化载体总数居全国第10位。涌现出瞪羚谷创业社区、西安创新设计中心、西工大飞天创客空间、创途秦智汇等一大批优秀孵化载体,形成西安高新区嘉汇坊、杨凌示范区农业特色“全域化”双创基地等一批双创聚集区。支持西安高新区电子谷、沣东孵化基地、西安硬科技企业社区、咸阳创新湾、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等,开展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实践,支持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新型研发机构6个、转化科技成果210余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3家,新增在孵企业400余家,促进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6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资金34.47亿元,培训技术创新人才460余人。全省现有各类众创空间605家,常驻创业团队3254个,常驻初创企业5487家,全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1.36万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02家,面积达406万平方米,累计毕业企业超过5800余家。孵化载体数量、运营体量、专业服务人员和创业导师、培育服务企业及团队、创新创业活动场次等主要绩效指标均实现稳定增长。

四是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近两年,我们以推进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为牵引,加快遴选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多层次多渠道在西安组织开展路演推介活动,开展秦创原项目路演等产学研金协同对接活动131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40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34%。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存量资金全部认缴完成,累计设立子基金21支,投资科技企业350余家,财政资金放大效应8.3倍。促进投资机构与科研机构对接,加快科技金融助推企业成长,引入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促成9.5亿元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西安子基金(唐兴科创基金)落地西安,科技金融服务全市企业670家次,贷款额30.8亿元。斯瑞新材料、炬光科技、莱特光电、华秦科技等十余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建立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累计认定初级技术经理人664名,中级技术经理人86人,认证技术经理人机构80家。制定科技成果直通车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活动,今年6月联合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举办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陕西专场,面向全国推介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光电子领域的科创项目。上半年,全省登记技术合同26167项,成交额1257.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43%。

五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总结凝练省内5所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节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做法,省级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广《实施方案》。召开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大会,在78家高校启动推广工作。积极向科技部报送“三项改革”相关做法,争取指导帮助。科技部王志刚部长批示:“认真学习和借鉴陕西省做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并积极支持陕西省相关工作”。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召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调研视频会,表示将全力支持。成立推进“三项改革”工作专班,制定11条推广落实举措,赴省内各高校开展政策宣贯活动。目前,全省已有52家高校全面实施“三项改革”试点,60家高校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68家高校实施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54家高校计划实施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1772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052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666名科研人员和36名科研管理人员凭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

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快推进相关举措落实。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18日

(联系人:高阳,电话:029-81884003)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