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省科技供需数据库的建议》提案(第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围绕我省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导向,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供需对接不紧密等问题,省科技厅积极布局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平台,从“陕西科技云”到“智汇秦科技”再到“秦创原网上平台”,逐步升级迭代、优化完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技术需求与研发供给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1年,全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343.44亿元,居全国第6位。
一是建设“陕西科技云”平台,实现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资源一站式展示。2017年6月3日,以科技成果为核心,涵盖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科技园区等科技资源的陕西科技管理服务一体化云平台(“陕西科技云”)上线。“陕西科技云”建设了科技资源大数据库,统筹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涵盖需求征集、众包、众筹、技术交易、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子平台。将我省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研发机构与基地园区,重大科技成就和未来科技发展展望等科技资源,以图文、动画、实物、视频、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为各类科技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和支撑服务;并提供大仪器共享、中试测试开放、科技需求众包和成果众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生态培育大数据分析、农业科技专家为农户网上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为加快我省科技数字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的改革要求,在“陕西科技云”基础上升级建设“智汇秦科技——陕西科技PDS管服平台”(以下简称“智汇秦科技”)。2019年7月24日,“智汇秦科技”上线试运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全要素汇集、科技业务全覆盖办理、科技服务全链条打通、科技项目全周期监管,构建形成以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的“一体化上线、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综合智能信息平台。“智汇秦科技”由“一池四功能”构成,即一大数据池和四大主要功能模块(科技资源、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科技决策)。汇聚创新平台、人才、项目、成果、企业、仪器、政策等科技创新资源,形成陕西科技创新资源库,打造集成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创新地图,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动态监测各创新平台在“量、质、效”三个维度关键指标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资源动态;用户在线发布服务与需求,与各创新平台成果智能匹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在“智汇秦科技”基础上建设秦创原网络平台,贯通省、市(区)创新资源,统筹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秦创原“一张网”,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供给需求高效对接、数据分析支撑决策。目前,聚焦“三器”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三大任务,建立成果、项目、企业等7个数据库,梳理汇总数据300余万条,与各地市创新资源对接联通。其中,两链融合“促进器”模块,围绕23条产业链,逐链条梳理形成了6张清单,开发了关联图谱,为促进强链补链科学配置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注册企业7166家、研发机构449家,推动全省10261台大型仪器设备(单台20万元以上)的开放共享,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了一站式找技术、找成果、找仪器、找人才、找场地等线上服务功能。据统计,网络平台应用以来,征集企业需求1148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5项,研发服务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
四是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指导其建立成果库、需求库,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效果。截至2022年5月,我省认定了八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建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1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1家。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积极参与“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发挥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匹配对接。其中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创建了我省优势资源数据库(人才、平台、项目、成果),打造了“技术人”技术转移互动平台,可以在线发布技术成果、技术需求、技术问题、技术服务,并可在线实现技术研发者之间、技术研发者和应用者之间交流与沟通。西安科技大市场发挥“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位一体的功能,打造了西安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各种科技资源,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入库行业专家19401人、技术供给14981条、技术需求1173条,完成64505项技术交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提案建议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吸收并实施。
一是加快秦创原网络平台建设,扩充完善成果库、需求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完善科研成果发现、收集、筛选、分析机制,形成以产业行业分类的成果库、需求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技术需求,线上通过秦创原网络平台发布科技成果信息,线下组织开展路演、推介等活动,加强供需对接。支持各地市、高新区、高等院校建立秦创原成果转化展示平台,向网上秦创原平台报送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与网上秦创原平台实现资源互联互通,构建“1+N”网络平台体系。
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通过政府主导培育、高校技术培训、市场引进集聚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年均培训技术经理人数量200人次。深化落实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将高层次技术经纪人才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体系,优化人才成才环境;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培训师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人员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建设,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西北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建设,探索联盟成员之间的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整合全链条的优势资源,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和成功率。持续建设“技术人”技术转移社交平台,大力培养我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充分利用技术转移人员“朋友圈”,畅通技术人员交流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18日
(联系人:牛斌,电话:029-81294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