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郭立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注重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有效互动推动“秦创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8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省委、省政府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鼓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区)积极参与,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高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项目和平台为抓手,以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保障,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各地市、各部门、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的要求,“政产学研用金”积极参与,秦创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为充分注重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有效互动推动“秦创原”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科创水平进一步提升,您提出了要“明晰创新资源的空间转移与创新资源及成果转化增量的关系,解决增长结构优化问题”“健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互促发展的格局,解决可持续发展动能问题”“建立总窗口与各组成部分有效互动的新机制,解决驱动发展的区域协同问题”。您提出的建议站位高,格局大,既着眼全局,又立足省情,符合陕西发展需求和产业实际,紧扣秦创原发展本质要求。省科技厅将认真学习研究并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并在今后工作扎实贯彻落实。
一、关于要明晰创新资源的空间转移与创新资源及成果转化增量的关系,解决增长结构优化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会议强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全省的创新驱动平台,要不断完善各市区、各高新区、各省直机关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考核指标,要增量项目,坚决杜绝省内项目资源的直接迁移搬迁。
当前秦创原建设着力打造“三器”建设示范样板。一是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样板。支持沣东孵化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西安硬科技社区、西高新电子谷、咸阳创新湾等开展独具特色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实践,探索可供借鉴、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样板模式。推动立体联动“孵化器”聚焦资源要素、体制创新、政策联动,与地市高校院所加强合作对接,探索飞地、异地等模式,实现空间、政策、服务、产业等共建共享。二是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样板。聚焦中试熟化放大、应用场景建设,依托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10个行业共享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应用场景。支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光子先导技术研究院、导航产业基地、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工大大学科技园、陕西煤业化工研究院等6个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建设,打造“样板间”,探索各有特色、侧重的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实践。三是构建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采取“揭榜挂帅”与定向委托等新型组织模式,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及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产品开发、重大成果转化和重大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制备、光子集成芯片制造、机床智能主轴、高性能传感器、生物育种等,接续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针对全省产业链创新资源分布、产业或区域发展共性技术需求,布局建设1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0个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新型显示、氢能、增材制造、传感器等,打造重点产业链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
西咸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当前创新资源确实向总窗口不断聚集,发挥引领示范效果。总窗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部分为省内资源,主要围绕陕西省内高校及院所来开展。产业链的招商主要围绕外省相关资源的挖掘来开展,通过总窗口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布局,招引了一批能够与陕西创新链可融合发展的项目落地,如华中数控高端机床研究院项目、上海重塑科技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上海宝碳碳管理体系项目、深圳固高研究院项目等。目前氢能与机床产业科技成果发挥着扩散带动作用明显,特别是以秦川研究院项目和陕汽智能网联商用车创新中心为代表,正吸引更多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在总窗口聚集,同时业务布局不断向全省其他地市延伸。
二、关于健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互促发展的格局,解决可持续发展动能问题。当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布局,就是要发挥政府引导力量强化总窗口示范作用,同时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成立了国企创新中心,也是重在发挥国企带头示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事宜。加快秦创原发展公司运营赋能,其实质是要求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以效率为导向、以收益为目标的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政府“政策+基地”、平台公司“运营+服务”的创新服务生态体系。目前陕投集团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建立以国有企业领投、民营经济主投、高校、科研院所参投的资源投入机制,通过打造E平台,打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链条,避免公有制单位的“一枝独秀”,避免相关参与主体的“各自为战”。
同时,秦创原建设的又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复制推广“三种模式”。一是深化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加快西北有色院先行先试“新型科研机构”改革试点,进一步支持有色院股权激励、中试研发、熟化催化创办企业;支持西安光机所追光计划实施,鼓励光机所深化开放办所、基金导入孵化企业。在院所复制“一院一所”模式,支持科研院所创新机制、孵化企业、转化项目。二是探索推广西工大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在全省高校中推广西工大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横向结余科研经费出资成果转化改革,总结复制“三项改革”成果,遴选一批省属高校、鼓励部属高校瞄准成果转化难点堵点,突破原有制度机制障碍,促进科技成果“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三是总结推广秦川、陕建“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模式。总结秦川机床在校外、陕建集团在校内,与西交大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以创新人才合作机制为纽带联合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探索高校科学家联合企业工程师工作模式。着眼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催化转化和中小企业孵化,遴选一批我省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30家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四主体一联合”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建立校(院)企合作新模式。
三、建立总窗口与各组成部分有效互动的新机制,解决驱动发展的区域协同问题。在秦创原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力总窗口与地市等协同发展及开放合作。鼓励支持总窗口巩固各类资源聚集态势,探索“创新飞地”“人才飞地”“离岸孵化”“总部+基地”等共享方式,辐射联动市县、园区、院所、企业融通创新创业。加强校企合作共赢,引导国企创新中心孵化一批优秀项目,推动在陕央企、地方国企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布局各类项目。加强高校院所协作共建,加大高校合作平台建设拓展力度,探索政、企、校多主体联合在总窗口共建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成果转化平台校地合作范例,引导一批校友项目在总窗口落地。深化地市协同共享,推动建设地市科创中心、离岸研发中心、飞地孵化园等,筹划地市项目集中示范和连片建设,探索税收分成机制。鼓励支持“总窗口”重点产业链创新主体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布局支持实施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支持秦创原创新联合体建立国际联合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对外合作部是专门负责总窗口与其他分窗口有效互动,解决驱动发展的区域协同问题的部门,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立以来,对外合作部门已经与多家地市创促中心展开合作,有明确分工,各自发挥优势,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搭建的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创投新机制,建设秦创云新生态,已注册用户10209个,线上线下累计为用户服务4419次,其中成果转化服务1380次,政策服务1227次,商事服务608次,创业服务272次,金融服务226次,其他服务706次。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科创服务的内容,优化完善小程序的功能及流程,逐步建立健全线上产品发布及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机制,连通各类科创主体和资源要素,打造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成为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引擎。
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15日
(联系人:高阳,电话:029-81884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