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133号

时间: 2022-09-14 15:0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B

签发人:孙 科

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科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建议》(第9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鼓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区)积极参与,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高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项目和平台为抓手,以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保障,加强创新

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各地市、各部门、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的要求,“政产学研用金”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完善形成“1+N”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一条主线,盯紧一个窗口,抓好两个关键,聚焦三器目标,建设四性平台,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围绕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省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制定配套政策20余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5大类70条总窗口《政策包》,指导鼓励各地市、创新主体、平台(园区)制定各地方(地域)协同推进政策,全省10个设区市均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举措和推进方案;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二是搭建平台框架初见成效。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通过省市区授权,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桥梁。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商事服务等5大类18个服务窗口,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秦创原网络平台建立成果、项目、企业等7个数据库,梳理数据300余万条,与各地市创新资源对接联通,国中书记、一德省长给予充分肯定。秦创原运营平台公司组建运行,设立了总规模约30亿元的创投基金,完成了秦创原LOGO设计和商标注册申请,全链条、一站式、定制化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平台框架基本建立。

三是积极打造“三器”样板。着眼构建“五个联动”(贯通资源联动、打通体制联动、聚合要素联动、区域协作联动、孵化全程联动)创新驱动生态系统,支持沣东孵化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等5家单位建设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空天动力研究院、中电科20所等单位先试先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样板。采取“揭榜挂帅”与定向委托等新型组织模式,重点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制备、光子集成芯片制造、机床智能主轴、高性能传感器、生物育种等领域,接续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布局建设了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9个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数控机床、新型显示、氢能、增材制造等领域,打造重点产业链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

四是推进各类创新主体与总窗口对接。深入11个地市对接近百家单位(高校、院所、企业),开展建设大会精神宣贯、政策宣讲和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召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地市(区)参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推动与总窗口对接合作,实现各主体、各平台、各要素的立体联动相互支撑加快发展。加强科技金融对接,各类金融机构在秦创原总窗口设立分支机构65家,共发行42款科技金融产品,为30家企业投放贷款1.5亿元。陕投集团牵头成立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已储备项目13个。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设立秦创原分中心、沪深交易所工作站,建立陕股交“西咸新区企业专区”,服务中小科创企业及早迈入资本市场。16家省属国有企业入驻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建设项目40个。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在职称评审工程系列中增设技术转移转化专业类别。试行科研项目领衔专家制、“揭榜挂帅”“赛马制”,实施高校联合项目并下放立项权,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增设了秦创原人才引进项目和产业领军人才专项,支持西咸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征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首批已支持组建2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我省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全国排名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数量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

六是多措并举转化成果落地项目。着力打造常态化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品牌,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月度专场3个层级,2021年全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30余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辅导路演680余项,300余家(次)投资机构参与,125个项目和团队完成融资,规模超13亿元。西安交大梳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0项,成功转化108项。举办全省科技企业培育大会暨秦创原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出81家获奖企业,涌现出指纹芯片、诊疗机器人、新冠解毒颗粒等一批“硬核”科创项目。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下,科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到11189家,同比增长38.67%,保持全国排名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397家,同比增长35.48%。

为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科创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贵单位提案建议,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延伸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服务半径。今年我们将制定出台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评价方案,拟订支持政策和评价体系,以“评”促建提效。鼓励各地市(行业)支持发挥创新促进中心作用,探索市场化、企业化机制创新。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扩充完善数据库,加速产品开发,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各地市、高新区与总平台互联共享,构建“1+N”网络平台体系。加强各地市与总窗口对接,加快招引兼具秦创原特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国企创新中心孵化一批优秀项目,推动在陕央企、地方国企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布局各类项目。推动建设地市科创中心、离岸研发中心、飞地孵化园等,筹划地市项目集中示范和连片建设,深化地市协同共享,探索税收分成机制。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022年,我们在全面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政策的基础上,将深入实施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重点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坚持结果导向,推行“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的组织科研攻关,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揭榜挂帅”先进金属材料、光子集成及光子制造、高端集成电路和先进半导体3个重点产业方向的11个课题,按程序经过意见反馈、企业对接、面向全社会公示环节,11个张榜课题中有10个课题揭榜成功,本年度计划支持810万元。常态化做好高层次人才引用工作,连续支持三年。

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们将常态化推进路演活动,打造秦创驿站、每周发布、月度专场3个层级“永不落幕”路演品牌。建设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服务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理工综合类全覆盖。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做大做强秦创原投资基金规模,建立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体系。支持沣东孵化基地、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西安硬科技社区、西高新电子谷、咸阳创新湾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样板,探索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模式。支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光子先导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西工大大学科技园、陕西煤业化工研究院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样板。

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5月27日

(联系人:王可欣,电话:029-81025901)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