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孙 科
程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科技资源组织、振兴陕西种业的建议》(第3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种业是农业生产基础性、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是农业先进科技的载体和价值链的起点,始终是农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对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您提出的关于种业振兴发展的相关建议,符合我省种业产业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加快推进落实。
一、关于“开展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聚焦种业创新,省科技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凝练了苹果、奶山羊、粮油作物等33个重点产业创新链和柿子、菌草、花椒等10个特色产业链,明确了我省种业创新发展支持方向;安排部署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攻克了一批育种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18项产业技术规程和44个技术成果包。聚焦我省小麦、玉米、小杂粮等传统作物育种优势资源,启动实施陕西省“作物种业”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从2021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连续支持3年;整合省内涉农院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的科技资源,先后建立苹果、奶山羊、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猕猴桃、蔬菜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设立了陕西省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种子和耕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种业重点专项等,努力攻克小麦、玉米、奶牛等农业种源“卡脖子”问题;鼓励支持涉农高校院所在育种方面开展跨学科联合,在种质资源挖掘创制、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按照区域产业优势,继续建设育种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发挥陕西省种业创新联合体作用,力争启动畜禽育种重点专项,促进我省种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发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杨凌建设成为国家重点种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近年来,省科技厅与杨凌示范区建立科技会商机制,持续向杨凌倾斜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杨凌建设国家种业创新中心、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依托先正达公司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承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支持杨凌建设种业、畜牧业、果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产业创新中心,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建设陕西省作物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经费1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杨凌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农业新材料等交叉创新研究方向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进入国家级创新平台考察范围;继续在创新人才团队、科技新星、杰出青年、引智项目和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杨凌引进培养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科技推广专家,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将杨凌打造成为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种业“硅谷”。
三、关于“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的种业发展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省科技厅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聚焦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能力提升,探索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的校企协作模式,深化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工作机制,支持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解决企业、产业等高端人才缺乏、招才引才难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支持省内种业企业立足油菜、小杂粮、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优势特色产业联合协作,组建融合育种、栽培、营销等产业技术联盟;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品种推广示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逐步建立“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种业发展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小麦、玉米、油菜、苹果、家禽等方面培育一批优良品种(系)。
四、关于“充分发挥省级农科院‘上通下联’作用”的建议
2019年1月,由省委编办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围绕“理顺省农科院管理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实体化运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具体方案,按照程序上报省委、省政府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好省委编办、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共同支持省农科院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省农科院“上通下联”作用;支持省农科院用好用活秦创原政策包,深度参与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鼓励支持省农科院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组织高水平科技攻关,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及生产新模式;支持省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骨干、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14日
(联系人:白东海,电话:029-87294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