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693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693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138号

时间: 2022-06-06 10:3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孙 科

任保平委员:

您提出的《我省以扩大内需为抓手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第69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创新驱动培育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的建议



2021年,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最大潜力,紧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目标要求,做出了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大部署。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1+N”政策体系,搭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骨干网络,组建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常态化举办路演活动130多场,设立运作30余支创投基金,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部门、各地市、各单位认真落实,政产学研用金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21年总窗口引入20个孵化器、48个专业服务机构、65个金融机构,115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注册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60%,高新技术企业增长80%。全省首次认定191家省级瞪羚企业、98家潜在瞪羚企业;新增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7家、总数达11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增长38.6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97家、增长35.48%;登记技术合同68951项,成交额2343.44亿元、同比增长33.23%。央视新闻联播先后4次对陕西建设秦创原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给予广泛报道,各类媒体报道超过4000次,秦创原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2022年,我们将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建设,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建设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样板。深化“一院一所”模式,总结推广西工大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做法,复制推广秦川、陕建与西安交大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建设“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推进总窗口、各地市和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协同,推进一批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催生一批前瞻性、带动性强的科创项目、科创企业。

二、关于“以产业升级塑造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优势 ”的建议

为推动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2021年,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了“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全图谱梳理建立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三张清单”,采取集聚式、一体化创新资源统筹配置方式,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认真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推进路径,以“四新”“四化”为主攻方向,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从根本上补齐短板、提高质效。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建链补链、集群发展等综合施策,引导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动“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关于“以区域协同拓展扩大内需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空间 ”的建议

加快区域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和开放共享,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着力解决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西安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国家高新区特色发展、省级高新区量质双升,支持延安、商洛、汉中、铜川等高新区提档升级。指导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厅市会商机制,“一市一策”谋划推进地方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支持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建设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等,带动县域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市县科技创新考核评估,引导市县融入秦创原建设。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探索与有条件的地市联合设立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由省科技厅和地市共同凝练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地方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以扩大开放激发融入新发展格局新活力”的建议

2021年以来,省科技厅就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有关事项多次与科技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同时加强与杨凌对接,推进工作落地落实。经多次协调,科技部大力支持杨凌建设国家区域种业创新基地,支持依托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杨凌)建设玉米种业国家技术创新分中心。支持杨凌示范区相关单位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2021年,科技部共支持杨凌示范区各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达2.5亿元,2022年已支持“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部省联动项目等项目经费1.6亿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省部共建机制和建设上合基地的历史机遇、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协调,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全省高校、科研院所融入秦创原农业板块和上合基地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支持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承担更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申报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海外农业科技园区、引智工作站和引智基地。大力支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杨凌示范区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农业科技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为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1日

(联系人:陈俐辛,电话:029-81294717)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