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孙科
贺增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陕西“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先锋队”的建议》(第9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走在前列”和“迈出更大步伐”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把科技创新工作有机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8.39%,保持在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排名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84.58亿元,投入强度2.27%,排名全国第7位。现有两院院士66人,国家级科技园区平台基地38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几年每年增长约40%,达到619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8.95亿元,排名全国第6位。连续四年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省委、省政府明确,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高水平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体现陕西担当、服务国家战略的原始创新战略力量。
一是加快推进陕西实验室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空天领域筹建首个陕西实验室,即将正式挂牌和实体化运行。持续支持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预研,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取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在陕布局,为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牢基础。对标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在重点学科和主导产业谋划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国家创新平台预备队,积极组织申报和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发挥好陕西科技资源优势,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3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正式揭牌,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4个创新联合体成功组建,现场签署了区域协同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等30个合作协议。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省委、省政府加力加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出创新驱动发展新步伐的重大部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全省创新驱动总平台,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尽快见效成势。
三是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2021年,我们启动实施了“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全图谱梳理建立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三张清单”,采取集聚式、一体化创新资源统筹配置方式,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了29个产业链的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出台了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等3个《工作指引》,在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产业、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组建了首批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4个创新联合体,正在组织征集重点产业具体技术需求,近期启动实施首批“两链”融合重点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或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核心价值整体跃升。
四是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今年,我们将以推进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为牵引,扩大转化项目培育库规模,加快遴选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开展路演推介活动,促进投资机构与科研机构对接。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联盟作用,支持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建设,支持秦创原建设技术交易中心,培育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活力,提高科研院所提供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精准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支持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推广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设立技术经纪专岗,加大技术经理人、创业导师培养培训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集信息集散、技术评价、市场预测、决策支持、专家咨询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五是实施创新型企业腾飞行动。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孵化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全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机制和全程孵化体系,努力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创新主体相互促进、滋养共生的良好格局。实施“双创”升级行动,修订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大学科技园等认定管理办法,新建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孵化载体,力争三年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翻一番、大学科技园实现综合类、理工类省属高校全覆盖。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落实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企奖补等政策,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力度。推进创新型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建立上市科技企业培育库,建立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引导促进创新型企业与投资金融机构对接,努力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比例,新建一批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牵头承担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六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扭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突出市场导向、成果导向,进一步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努力营造更加有力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深化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等改革,健全完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推行帅才科学家领衔、“揭榜挂帅”“赛马制”和项目经费“包干制”,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深化“三评”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扩大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研究建立研发失败、成果转化容错和保护机制。完善科技监督与诚信体系,将科研监督嵌入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推动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融入社会发展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10日
(联系人:牛斌,电话:029-81294907)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