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李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西安打造成为我国西部油气科技之都的建议》(第5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石油工业成为全省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2019年我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8.5%,可谓能源强则工业强,能源弱则工业弱。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能源工业及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省科技厅大力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提前部署、科学规划,统筹丰富的科技资源,加强能源化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我省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解决和突破制约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问题,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工业应用示范,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能化资源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科技重大专项,设置低阶煤清洁高效转化、重/劣质油加工技术、非常规天然气甲烷无氧芳构化技术、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等4个方向,2019年,延长集团和陕煤研究院承担的首批两个项目获得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中持续设立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创新链,支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煤油共炼技术、下游高端化学品合成技术等研究和应用,为提升我省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支撑。
二是支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依托我省众多涉及能化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延长、陕煤等大型企业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动力工程多相流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井及储层渗流与岩石力学等30余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长石油建有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程设计等多专业的科研设计中试平台40余个。2019年,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印发《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建设100个龙头骨干企业承载的“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研发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研发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已先后支持建设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西安交大石油石化装备故障诊断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探索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三是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引擎加速”行动计划,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省级高新区《认定管理办法》,出台我省高新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评价管理办法》(陕科发〔2019〕18号)。截至目前,全省国家高新区达到7家,省级高新区17家,高新区已成为我省创新驱动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载体,其中榆林、渭南、咸阳、延安等多个高新区积极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推动全省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2018年12月,西安高新区与榆林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西安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向陕北能源基地辐射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四是加强能源化工领域人才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省拥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一批高水平能源化工科研生产单位,培养了数万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人才培育,以实施“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新型等人才团队,积极推动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支持西北大学和延长石油推行“双导师制”,着力培养能源化工领域“研究型”、“应用型”人才。
提案中关于将西安打造成为我国西部油气科技之都的建议针对性强、符合陕西发展实际,陕西是油气资源大省,西安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我国西部油气科技之都对于推动我省能源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建设油气科技园区、打造油气科技之都涉及规划、政策、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协调推进,省科技厅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推动油气科技创新工作,为打造西部油气科技之都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抓好“能化资源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围绕煤炭、石油、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及精细化工等领域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力争突破一批制约我省能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二是加快“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能源领域产学研合作。三是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引擎加速”行动计划,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衷心感谢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和帮助我们工作,对我省科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