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郭立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力度的建议》(第10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下,全省科技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不断深化“三个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强化。2017年以来,每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立项超2000项,过10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梯队。重大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至2019年,我省共有16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研发的大型挖泥船疏浚装备,自主设计制造的全船复合耐磨管路系统,成功应用于大国重器——亚洲最大自航绞吸式“天鲲”号挖泥船,为我国南海造岛工程等国家大型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集中攻克突破了5G移动通信领域一系列关键技术,荣获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西北大学研制的基因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成为国际上首个量产无病毒隐患的胶原类材料。
陕西虽然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科研投入较少一直是困绕陕西的主要问题。您的意见切中了陕西科技的短板和弱项。就此,我们对比全国和兄弟省份做了一些分析。2017年,全国31个省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共1074.7亿元,平均为34.7亿元,占财政投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为3.74%。我省科技投入为11.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5位,占财政投入的比重为1.17%,在全国排名第29位,仅高于新疆和西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十个百分点。2018年,我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12.6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位;占财政投入的比重为1.43%,比上年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处于全国第26位。目前,省科技厅负责的计划专项资金为9.3亿元,包括科技重大项目经费约1亿元;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费3.1亿元(占比达到35%);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亿元(占比达到10%);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基金)2.2亿元;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经费2亿元。由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较多,人才队伍大,形成项目数量及经费都较低的情况。
近年来,围绕我省科研需求不断增加等情况,我厅就如何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做了一些努力。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法律法规落实力度。按照国家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政策。2018年修订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近年来先后起草了《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2020年4月,赵岩厅长向省人大专题汇报了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及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和初步设想,提出了明确政府科技投入结构和范围、赋予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自主权、财政投入科研占比等建议,希望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科技工作的稳定投入。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动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围绕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原科学技术厅、原外国专家局职责整合后,调整设立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资源配置与管理处(重大专项处)、成果转化处,恢复设立基础研究处,新设立科技监督与诚信监督处、区域创新处。启动实施了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引导、创新能力支撑等“新5类计划”。推动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组织方式,将经费使用科目调剂权下放给项目负责人,在省杰青项目中试行“经费包干制”,在省科技重大专项中试行“全周期标准化评价”管理模式。
二是聚焦重大问题,适当增加重大项目比例。2015年到2019年,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大数据与云计算、智慧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安排部署重点产业创新链150条、技术创新点1200多个,财政科技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2019年启动实施了省科技重大专项,已下达智能制造、能源化工两个专项第一批项目,课题预算总投资9.9亿元,其中财政科技投入支持约1.1亿元。2020年将在苹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领域启动新的重大专项。
三是多方积极争取,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我省是科教大省,高校院所众多,基础研究科研队伍较大。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自2019年起由5000万增至1亿元,增设基础研究定向委托项目,围绕国家在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科学计划及大科学工程、秦岭实验室筹建等开展预研和科学研究,定向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等11家单位布局19个项目,资助金额2000万。同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省杰出青年项目数量由30项增至50项,青年项目由500项增至1000项。启动实施了“陕煤”“引汉济渭”企业联合基金项目。印发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企业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陕科办发〔2018〕131号),明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企业联合基金项目是陕西省探索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体系多元化的新模式,是联合社会力量解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问题的新手段。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陕煤联合基金”;与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引汉济渭联合基金”。两只基金的出资比例为政府资金占20%,企业资金占80%。2019年度立项106项,支持资金共5000万,其中财政资金1000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我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支持数量和比例,着力改变我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力度小,效率较低的局面。再次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在今后工作中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5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