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富硒黑豆多肽—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陕南富硒产业发展的提案》(第3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和陕西省高度重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近年来,聚焦完善科研改革、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8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强调,要深入推动下放科技管理和预算调剂权限,加强对科研项目结果及阶段性成果的考核,精简信息和材料报送。
省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精神,结合陕西实际,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一系列文件,提出要深入省级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实现项目和经费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绩效化,启动实施科技众创微种子类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达5.59亿元,新增子基金3支,总数达15支,子基金总规模44.83亿元,放大效应超过10倍,投资企业234家,整体估值281亿元。应用创新券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券注册企业1233家、服务机构469家,累计发放创新券9800万元。推动“陕九条”等创新政策落实,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在陕就地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137项,其中吸纳成果转化类项目数同比增加87.5%,我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成果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省科技厅一直重视和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去年与安康建立了厅市会商制度并提出了重点议题支持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省科技厅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陕南地区特别是安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落实科技扶贫攻坚任务,通过科技支撑实现安康经济快速发展。省科技厅指导和支持安康高新区于2018年12月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安康高新区建设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给予800万元经费支持。2018年围绕区域科技创新需求,重点围绕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需求、支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落地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出资2000万元设立安康硒谷基金。组建了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继续深入落实中省政策,将实施高新区“引擎加速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导安康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实施“平台入园区”建设工程,以高新区为载体统筹布局各类创新服务平台,以各类平台为抓手匹配部署创新资源;支持区内企业联合高校创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推进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支持西安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及军工类科技成果到安康高新区转移转化。重视和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及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富硒黑豆多肽—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安康富硒产业升级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康富硒产业创新发展,尽快形成千亿元产值的富硒全产业链,把安康建成真正的全国富硒产业基地,省科技厅将按照“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支持安康富硒产业创新发展,在省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围绕富硒领域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安康市加快推进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粮油、富硒畜禽、富硒水产等领域技术升级、产品研发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富硒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推动科技金融结合,省科技厅将围绕富硒黑豆多肽-产品的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支持科技众创微种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在安康启动实施,扩大安康硒谷基金规模。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指导!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