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707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707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0〕122号

时间: 2020-04-24 09:5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燕林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7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的提案中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迫使所有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危机。制造类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产品,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省科技厅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集中有限财力支持企业创新

一是启动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由领军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牵头,整合省内外优势研发力量,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研制。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启动的智能制造、能源化工两个专项第一批课题,主持或参与的企业14家,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9个,财政投入1.1亿元,拉动社会资本8.8亿元。目前第二批项目已征集完毕,新材料、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工业类专项即将启动实施。

二是部署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针对我省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大数据与云计算、智慧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全链条凝练部署重点产业创新链29条、技术创新点277个,其中10.83%的创新点要求由企业牵头承担,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推广示范。目前,2020年计划中已有2283家企业已获立项,财政资助经费26976万元。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2015年省政府设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来,引导基金累计到位5.592亿元,设立运作子基金17支,累计投资科技型企业300余家, 涉及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陕西优势产业,子基金总规模达46.49亿元,2019年,新增年度研发支出3.4亿元。2019年科创板开启以来,省科技厅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制定“3575”上市企业培育标准,开展共性问题和个性需求辅导培训,先后向省上市企业后备库推荐4批34家企业,西部超导、铂力特、三达膜成功上市。2019年全省7家上市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到5家。

四是落实普惠性税收政策。联合省税务、财政等部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为175%)、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进行普惠性奖励。

二、实施“1155”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019年,省科技厅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联合出台《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着力建设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孵化培育的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3个;制订《推进“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方案》,“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44家;上线运行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省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注册机构402家、企业6162家,征集技术需求440条,匹配合同金额1400万元;“双创”孵化平台448家,逐步构建针对企业培育、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科研需求的创新支撑体系。

三、探索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机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改革举措,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分类评价也作出了整体性的改革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科技人才评价的具体措施,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向要求,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不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同时,针对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评价对象、不同环节科研活动的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比如,对应用型研究人才的评价,重点看其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省也制定了《陕西省落实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意见的若干措施》即将印发。

为深层次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2017年,省科技厅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双导师制”试点,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引导科研院所与同领域高校合作,以项目为牵引,打造学术能力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双方共同遴选一批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进入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进行定向委培。在高校、院所两方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研发,条件成熟的可继续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实践课程。首批试点的17家单位,41个项目,204个导师(其中高校导师105位,院所导师99位)和374个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2个,开发新产品2项,引入风投300万元,实现4项军工科技成果民品化。

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省科技厅将继续着眼于“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加快职能转变,从制定落实政策、提高研发投入、构建创新体系、聚集激励人才等方面做好服务,推动我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1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