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628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628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19〕134号

时间: 2019-07-31 09:3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B

签发人:赵 岩

尊敬的乔永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安康创新发展的建议》(第6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迈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近年来,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创新改革发展全过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发展“三个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按照“顶天、强腰、立地”工作思路,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主动担负科教大省责任,瞄准国家战略和陕西需求,大力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突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夯实“硬科技”优势,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使我省成为引领西部、服务全国、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省科技厅一直重视和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省科技厅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陕南地区特别是安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落实科技脱贫攻坚任务,通过科技支撑实现安康经济快速发展。

一、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高新区建设,引领安康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省科技厅指导和支持安康高新区于2018年12月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安康高新区建设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给予800万元经费支持。2018年安康高新区年生产总值357亿元,增长18%。在国家高新区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第69位。旬阳高新区按照链条拓展、循环低碳、集约节约的理念,重点发展特色生物制品、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产业,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232亿元,已成为建设“一强五好”陕西强县的新引擎。积极助推安康“双创”发展,培育新动能。安康现共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达到5家、星创天地3 家。

二是落实科技创新举措,驱动陕南绿色融合发展。加大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2018年围绕区域科技创新需求,重点围绕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需求、支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落地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出资2000万元设立安康硒谷基金;安排科技计划项目83项,支持经费1993万元;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2项,经费400 万元。新建镇巴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立林麝、魔芋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了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开展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加大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力度。在安康布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中心,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陕南省级药用植物基地建设和管理,批复建设基地2家,规范了陕南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启动了创新型县(区)建设和县域科技进步支撑计划,截止2018年,安康认定为创新型县区3家。组建了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与安康深度贫困县签订产业技术帮扶协议进行结对帮扶,实施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挂牌服务,通过“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向安康选派“三区”人才,培训技术骨干人。开设了科技扶贫专项绿色通道,为安康部署科技扶贫项目20个,经费460万元。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部署,以科技创新推动安康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落实科技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建设,推进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步伐,促进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科技工作会商制度,支持和加强安康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您提出的“倾斜支持安康高新区和安康新门户区发展”、“大力支持安康科技扶贫工作”等建议对于安康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和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按照国家对安康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省政府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安康市共同推进安康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和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把安康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创新驱动的先行区域,发挥在秦巴区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省科技厅将实施高新区“引擎加速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导安康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实施“平台入园区”建设工程,以高新区为载体统筹布局各类创新服务平台,以各类平台为抓手匹配部署创新资源;支持区内企业联合高校创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推进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支持西安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及军工类科技成果到安康高新区转移转化;推进安康高新区“平台+标准+数据”管服试点,加强各类载体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与应用;推广托管机制、飞地模式、离岸孵化等经验做法,加速高新区协同联动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科技小屋”和“科技创新操作室”,开展“点燃科技梦想实践课堂”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生态,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陕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二是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安康市所辖九县一区均为国家级特困县(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差,贫困程度比较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需要省市两级共同发力推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省科技厅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围绕安康地方产业需求,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创新链科技计划,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安康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创建工作,支持安康新建一批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和科技示范镇(村),积极推动紫阳县、汉阴县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工作,加快推进旬阳县、白河县创新型县区建设工作。加大科技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实施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行动计划,继续开通科技扶贫项目绿色通道,即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县区科技扶贫专项,对汉滨、紫阳、岚皋、白河四个深度贫困县进一步给予倾斜支持,力促按期完成整县脱贫目标。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三区”科技人才计划,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智力保障。

三是推进安康富硒产业升级发展。为加快推进安康富硒产业创新发展,尽快形成千亿元产值的富硒全产业链,把安康建成真正的全国富硒产业基地,省科技厅将按照“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支持安康富硒产业创新发展,在省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围绕富硒领域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安康市加快推进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粮油、富硒畜禽、富硒水产等领域技术升级、产品研发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富硒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科技厅将推动在陕高校、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在安康高新区、旬阳高新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园区或专业特色小镇,推动安康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围绕安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在加快推进各类中省科技创新平台功能完善和提升的基础上,推动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加快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支持与省内外高校在安康建设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示范站。

五是推动科技金融结合。省科技厅将围绕富硒产业、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重大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支持科技众创微种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在安康启动实施,扩大安康硒谷基金规模,引导、支持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及军工类科研成果到安康落实转化。

以上是对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5月16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