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18〕64号

时间: 2018-06-08 18:3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建设秦巴山区中药材基因组库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建议。省科技厅领导对建议非常重视,责成相关处室认真研究并提出答复方案。根据我厅工作职责和权限,现对您建议答复如下: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充分发挥陕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原则,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在中药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药领域科研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陕西省中药资源领域科技工作情况

  1.大力支持中药资源产业的发展,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我省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每年的陕西省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和科技惠民计划对中药保护和中药现代化给予大力支持。支持省内专家团队开展药用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收集、整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1万余份;选育白及、绞股蓝、山茱萸等中药材优良新品系30余个,建立白及、秦艽、重楼、黄精、太白贝母、苍术等20余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制定了30余种大宗、道地中药材SOP、SMP和质量标准,攻克了部分濒危药材繁育的技术难题,从源头上保障了中药材质量安全、稳定、可控。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野生资源抚育、种苗繁育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技术难点,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成果。

  2.积极开展中药领域科研平台建设,助力我省中药材保护性开发。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中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截至目前,共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药用植物物效研究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依托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建立6家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特色平台建设使全省在在中药材良种繁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药物活性成分提取、中药饮片炮制、中药质量控制与检测、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关键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明显的优势,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科研人员,为我省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和推动作用。

  3.积极推进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了加快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基地建设步伐,自2013年,省科技厅按照“集成资源、引导示范、突出特色、提升品牌”的宗旨,采取公开征集,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方式,认定了一批“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了47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涉及全省各个地市,品种包括丹参、秦艽、五味子、黄精、黄芪、甘草等种质资源优良且有秦药特色的中药材。示范基地的布点、建设充分发挥了各地药用植物的资源优势,扩大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推动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我省中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陕西省凤县柴胡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柴胡播期试验、播种密度试验、采收期试验、采收年限试验、根腐病药剂筛选试验以及良种选育试验,已建成示范基地5000余亩,带动周边乡镇柴胡种植10000余亩,发展示范农户200余户。陕西省子洲黄芪科技示范基地利用子洲县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土壤结构,新建高效栽培示范田10000亩,改造100000亩低产黄芪示范板块,生产优质黄芪。该项目直接带动子洲20万亩优质黄芪基地的建设,解决2000人就业,间接带动10000多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000多万,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4.加强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了有效整合我省优势科研资源,加快推进我省中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步长高新制药有限公司等18家药企、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了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召开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成果发布会,在联盟内试点设立共享“专利池”。发布会发布科技成果12项,举行高校、企业、基地现场签约,推广技术成果7项,举办中药制药企业成果展览。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加强了联盟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高校及科研院所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延伸中药全产业链条,推动了我省中药产业成果的就地转化,促进我省中药科技创新事业的跨越发展。

  二、针对提案所述问题及建议,陕西省科技厅拟开展以下工作

  提案中关于促进我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针对性强、意见中肯,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吸收采纳,并将在项目、平台、人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我省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支持力度,用标准化、信息化方法提升我省中医药水平,推动建立更多的中药创新平台机构,为我省中药领域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紧抓机遇,超前部署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的部署要求,我厅结合全省中药科技工作实际,在中药科技创新发展方面进行超前部署,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引导企业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以及中药大品种培育等各环节的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秦药”品牌,提升陕西中药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二是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着力促进濒危中药材保护。在《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申报指南》中,针对陕西中药产业存在的规范化及规模化种植水平不高,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匮乏,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围绕濒危中药材基因组研究、优良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解决制约我省中药材保护的瓶颈问题,促进濒危药材保护长足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6日

  (联系人:郑会娟,电话:029-8729414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