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您在省第十二届政协第一次大会提出的《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关于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科技资源的辐射能力和研发带动作用、打造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等多方面为重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对推进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陕西“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的重大转变,促进陕西与“一带一路”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带动沿线其他国家科技发展和研发能力提高,增强陕西在新科技革命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陕西(西安)的科技资源、科教资源和创新实力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2015-2020年)》(陕发〔2016〕4号),省政府办公厅据此每年推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年度行动计划,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市发〔2016〕4号),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该项目工作的进展。省科技厅对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非常重视,在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科技部制定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并开展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截止2017年,我厅获批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家,这些基地有效发挥了“项目-人才-基地”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为基础,我厅于2013年制定了“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开始了省国合基地的认定工作。截止2016年,我省共认定了省级国合基地71家(包含国家国合基地),并给予每个基地一次性经费补贴。在此基础上,我厅建立了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本着“共同做强战略性大项目,做深民间和区域对接合作,做活支持中小企业合作,做实创新合作的促进机制”要求,实现基地平台间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研团队和科技人才,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一体化”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机制。
二是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积极参与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政府间重点专项计划。2017年在我省的科技计划中,除以往的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我厅增加了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将科技合作经费从原来的8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获批的项目比例逐年增加。在整合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础上,拟建立重大国合项目动态储备库和重点支持企业清单,以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部署一批引领、驱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先导重大项目。
三是促进援外技术培训和输出。作为科技力量发达的省份,我省着重与中亚国家在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援外技术培训。自科技部开始征集技术援外项目以来,我厅获批了三个技术援外项目,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和安哥拉开展农业、建筑方面的技术援外。
四是实现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的便捷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合作交流,在政策上就要为科研人员创造便捷的出国途径。2016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规定》的意见办法,我厅作为我省因公出国(境)审批单位之一与省外办、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出台了《陕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规定》,实现了办理审批属于我厅管理范围内的科研教学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程序的简化和便捷,使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人员更方便快捷的“走出去”拓展合作渠道,学习引进新技术。
西安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墩柱,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核心支撑,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西安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2017年10月,省科技厅立项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西安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究”项目,与西安市科技局共同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院士团队开展研究,为西安市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引领性支持。
我们的目标就是将西安市建设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科技人才聚集、科技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引领我国科技知识创造,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和“丝路沿线”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我国西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并成为核心节点。
西安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建设设想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发展基地。以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联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产品技术孵化的产业技术创新,打造“一带一路”航空航天产业技术高地、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一带一路”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国际现代农业创新园等产业基地。二是加强军民融合,打造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创新发展基地。健全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增强军民融合科学研究深度,优化军民融合科研合作机制,建立军民融合技术开发的政策支持机制,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创新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央地省部协同,共建西部科学中心。全力推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和飞天小镇建设,并联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其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西部科学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力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四是加强全面创新合作,打造设“一带一路”开放创新基地。打造自贸试验区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对外科技投资体系,加快科技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从基础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创新“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五是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打造西部创新人才高地。优化创业创新政策,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吸引创新人才驱动发展。推动产学研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建立科技人才培养与人才认证的“西安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和督促西安市建设西安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工作,继续促进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的协同合作,构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各科技交流平台的共享桥梁,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与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同时,建立我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和重点支持企业清单,部署一批引领、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先导任务项目,参与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广发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5月2日
(联系人:乔顺利 ,电话:029-87294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