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第29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如您所言,“驱动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对欠发达地区来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对我省而言,县域经济不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县域科技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强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为补齐这个短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实施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确定为破解科技创新支撑不够、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举措之一。您的建议正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也坚定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在此,向您表示感谢!
去年1月,国家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长来我省调研,提出了以科技扶贫为突破口,发挥陕西科技优势,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设想。这与我厅提出的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谋而合。在张道宏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启动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想通过统筹科技资源、实施创新项目、吸引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转化创新成果、构建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我们率先在科技部、省科技厅包联的定点贫困县榆林市佳县、商洛市柞水县和安康市紫阳县开展试点,提出了 “五个一”的规定动作,即要求每个示范县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个很好的科技管理队伍、一个可以出谋划策的专家团队、一个较好的县域科技创新规划、一个可供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台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动》(陕科农发〔2016〕137号),对全省107个县(区)科技资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一县一业”“一县一策”清单;建立“一县N高校(院所)”制度,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科技项目安排上给予持续支持,等等。一年来,在全省已经形成了“3+10”工作推进机制,即在部、省共抓柞水、佳县、紫阳三个定点贫困县试点的基础上,10个地市各确定一个县(区)由省、市共抓,形成全省跟进的局面。这10个县区分别是镇巴、汉阴、山阳、千阳、印台、三原、鄠邑(户县)、大荔、洛川和定边。
今年,我们将深化创新示范县创建活动,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4号),实现科技特派员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全面启动反向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推动西安富集的科技资源向市县辐射转化。起草出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地市建立“政产学研金”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支持每个示范县建设一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省级星创天地)、一个试验示范站、部署一个创新链重点项目等,引导项目、人才、成果、平台等科技资源向县域流动。
同时,按照《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我们将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股权投资、事后补助、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等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确保“十三五”末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Q&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
再次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附件:《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动》(陕科农发〔2016〕137号)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3月29日
(联系人:王德喜,电话:029-8729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