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许春霞委员:您好!
多措并举,点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热情,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新跨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点,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您提出的“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提案,非常贴合我省实际,为我省开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提案收悉后,科技厅主要领导非常关注,指示我们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并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总体情况。
近年来,为实施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新常态下新跨越,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陕西省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不遗余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强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投入研发经费366.77亿元,全国排位第14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7%,全国排位第八。研发投入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经费增速慢,并在全国位次逐步后移的现状,不仅与我省科技大省的地位非常不符,而且会造成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后继乏力。
1.关于对“优化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增加财政预算专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建议
增加财政预算专项,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撬动支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陕发﹝2011﹞7号)文件中就提出“到2015年,省本级财政科技支撑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要求,拟通过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保持我省科技大省的优势。
“十二五”以来,在现有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下,省科技厅采取财政投入资金撬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吸引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科技投入渠道支持企业创新,全力优化创新无偿资助方式,加大贷款贴息力度,试点扩大股权投资范围、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政经费使用方式,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积极推广“延长模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1年,延长石油集团与省科技厅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延长能源化工专项”——省财政科技投入4000万元,企业投入20亿元,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等10多家单位。2011-2014年我省立项的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企业自有资金投入的比例为1:25,也就是说,科技财政每投入1份资金,相应带动25份企业资金投入。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引导了企业资本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二是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已经多元化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入、设立基金等方式,以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总盘子为11741的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每年划拨5000万元用于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2015-2016年度,又增设股权投资方式,共划拨股权投入资金3880万元,支持21个股权投入项目。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通过进一步发挥科学家顾问团、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在重大创新决策中的作用,制定出台《促进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的实施细则》,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制度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2.关于对“政府科研项目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建议
政府科研项目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活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引导科技要素加速聚集企业的重要措施。“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和《省属国有工业企业(集团)研发投入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都明确了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的6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统计监测数据显示(样本: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重大项目)2011-2014年期间,我省各类企业获得的统筹计划财政拨款占拨款总额的71.1%;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企业承担项目数和专项资助额分别占全部项目比重的80%和71%。可见,企业已成为我省重大计划项目的主体承担单位。下一步,我们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设置科技体制计划,组织项目征集、实施过程中,将采取吸收更多的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建立企业家智库等方式,支持企业更多参与政府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3.关于对“加大宣传和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建议的回复
加强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15%企业所得税等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和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是我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为西电集团、陕鼓集团、中冶陕压、西安核设备公司等企业的16种类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进行了投保,首台(套)综合保险保费共计3590.24万元。2014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570家,优惠所得税7.11亿元;全省有599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优惠金额6.42亿元,涉及研发费用42.8亿元。
4.关于对“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建议的回复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关键点在于调动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支持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于强化企业家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唤醒企业领导班子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此,从2012年起,省科技厅试点在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投入量化考核工作,用奖惩手段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三年以来,共涉及考核工业企业(集团)60家,其中获得政府财政奖励的企业共30家,共奖励资金1400万元,处罚2家不达标企业各100万元。通过研发投入考核,省属工业企业(集团)领导班子加大研发投入的责任和意识明显增强。下一步,我们将建议继续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加大“R&D支出占GDP比重”这一指标的权重,并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市县年度考核指标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指标。
5.关于对“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统计质量”建议
企业统计人员对科技统计工作的理解,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为规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统计报表填报工作,提高统计报表的水平质量,准确反映我省企业研发活动的总体情况,2016年伊始,省科技厅与省统计局联合组织召开了全省部分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统计年报培训和研发投入研讨会,我省100余家研发投入重点企业参加了培训。对提高企业填报研发投入报表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省科技厅还与省统计局积极联系沟通,确定新增调查单位名单,进一步扩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3-73行业)调查范围,做到应统尽统。
6.关于对“将统计局的研发投入数据作为对企业奖惩的依据”的建议
将国家统计部门核定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额度作为政府财政经费补助金额核定的依据,已经在广州等地区进行试点,省科技厅已经着手开展调研和论证,制定实施细则,并建议省政府择机实施。
7.关于对“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企业研发活动”建议的回复
“十二五”以来,“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企业研发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实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陕政发 〔2012〕39号),《若干意见》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设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吸进社会资本支持研发创新活动。《若干意见》贯彻执行效果显著。一是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不断优化。目前,省级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已经多元化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入、设立基金等方式。二是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效果显著。截止目前,全省科技支行已发展到18家,各科技支行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达50种,有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三是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支撑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直接融资效果显著。2015年底,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参与的西科天使投资基金,已支持初创期企业54家;其中8个项目已完成二轮融资,实现5-10倍的账面增值;6个项目计划2016年上半年挂牌新三板。出资7000万元发起设立的西科天使二期、三期基金,引导社会投资4.8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在智能制造、机器人、光电子集成电路、军民融合、众创空间、大数据等6个重点领域,筹划子基金设立工作。探索设立微种子、微天使基金,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省科技事业的关心 和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关注。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5月9日
(联系人:侯小林 电话:81294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