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一届政协第三次会议第675号提案答复的函

对省十一届政协第三次会议第675号提案答复的函

陕科函社字〔2015〕50号

时间: 2016-03-03 10:0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尊敬的李铁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设立雾霾预防和治理专项科研基金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建议。省科技厅领导对建议非常重视,责成相关处室认真研究并提出答复方案。根据我厅工作职责和权限,现对您建议答复如下:
  “十二五”以来,我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大气污染治理的两次专题会议精神,针对关中地区大气粒物污染问题,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设立了研究课题,对影响关中地区大气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科技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雾霾防治工作
  科技厅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直很重视,近年来在各类科研计划中安排了一些项目,重点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2011年在科技统筹计划中落实项目经费100万元,支持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西安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工作。2011年12月邀请从事大气颗粒物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专题论证了西安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围绕PM2.5污染治理政策措施、监测与分析技术,开展燃煤排放点源控制、工业排放源控制、机动车排放源控制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2012年在省级科技统筹重大项目中,批准确立“关中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支持经费1500万元。针对关中地区细颗粒物污染严重的紧迫民生问题,我厅开展专项调研和并组织多次专题座谈会。2012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中安排的“关中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重大项目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目前,项目进行了关中地区10个PM2.5监测点位250组样品的采样以及约240组燃煤、生物质和建筑及道路粉尘等污染源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关中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源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与源解析工作,初步建立了关中地区污染源清单;完成水泥示范工程的安装调试工作、燃煤锅炉示范工程小试装置的建设;研制关键设备2套,发表文章10篇,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草案)3项,申请专利或专利授权4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
  2、大力实施科技惠民项目,促进我省雾霾防治工作
  科技厅自2012年开展实施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了陕西省科技惠民工作决策咨询机制,成立了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工作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旨在通过实施好一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促进我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雾霾预防和治理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三年来,共获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5项,争取经费支持7096万元。目前5个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如“陕北能源化工及生态修复”项目,开展了长柄扁桃育种和种植推广,完成了不同类型土壤、植被、水资源的监测与定位试验布设,制定了长柄扁桃食用油标准并已正式生产,项目的实施为陕北能源化工区水土保持及修复,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示范样板。
  2013、2014年,省科技厅共组织了31项省级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绿色生态农业等领域应用、推广、转化近百余项技术及科研成果。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生态茶园建设”,开展了陕南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通过生态茶园建设,涵养当地水源,富裕当地百姓。
  今后,科技厅将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继续与有单位紧密联系,多渠道、广角度地对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的成因、特征及防控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我省雾霾预防和治理的办法,加快推进我省雾霾预防和治理工作。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5年4月7日

 

  联系人:王可欣    电话:8729414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