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孙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建议》(第196号)(下文简称《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体系的建议。
2022年3月,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省科技厅牵头先后印发了《实施方案》《十条措施》《20条举措》,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以政策突破畅通转化链路,从政府引导层面构建起覆盖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政策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施三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三种典型的单列管理转化模式,为畅通成果转化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一是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一站式”管理方式,由运营大学科技园的资产公司建立“一站式”职务科技成果管理体系,从专利申请—台账登记—转移转化—作价投资,形成全链条成果管理服务,有效简化单位内部成果转化审批流程;二是由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协同管理方式,由科研部门负责总协调,资产公司、财务和审计协同配合的单列管理体系;三是以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分段管理方式,转化前、转化中由科研部门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单列管理,财务部门设立成果转化收益基金,转化后对成果形成的现金和股权收益进行统一管理。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挖掘梳理各试点单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好做法,总结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模式,并通过上门“问诊”、领题“揭榜”、政策咨询等方式,向各试点单位宣传推广。如您《建议》中提出的“建立以‘落地转化’为目标的科研组织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依托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平台进行技术托管等改革举措,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提炼推广。
二、关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路创新平台的建议。
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建群强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为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2024年6月,省科技厅印发了《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实施意见》,依托高校院所围绕光子、氢能及储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发展布局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前景验证等服务,推动实验室成果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依托科技领军企业围绕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建设中试基地,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等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成果中试。截至目前,已重点支持概念验证中心14家和中试基地24家,覆盖了光子、无人机、煤化工等9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以及能源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18条陕西省重点产业链。
下一步,陕西将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累计支持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推动建立场景应用清单、中试服务清单、大型科学仪器与装备共享清单,拓展开放共享服务能力,探索验证平台与应用场景建设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预计截至2026年,累计开展500项概念验证、500项中试熟化服务,推动300个新产品上市,孵化200家科技型企业。
三、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服务体系的建议。
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支撑与关键枢纽,贯穿于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每个关键环节。“三项改革”实施以来,省科技厅积极打造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印发《陕西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形成“培育+认定评价+职称晋升+奖励激励”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训认定省级技术经理人1292名。配合省人社厅指导高校落实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审政策,鼓励增设技术转移转化岗位,单设条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建立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目前全省已有543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职称资格。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成立国内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从技术、产业、资本、实践等多维度加快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科技金融是联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支撑。陕西积极推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先后出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制定完善创业投资基金和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奖励和风险补偿、尽职免责等配套政策。推进秦创原公司改革重组,整合设立100亿元的省科技创新母基金。运用奖补等方式更好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高质量推进人社部在陕开展“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形成技术经理人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不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深入探索实施“以丰补欠”全链条考核评价、包容性容错纠错、多层次风险分担等创新机制,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科技金融与“三项改革”协同增效。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9月15日
(联系人:张薇,电话:029-87294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