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黄云娜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陕西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8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陕西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越来越展现其强大的驱动作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助力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造”升级。“十四五”以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与安排,在不断完善科研环境的同时,围绕纺织仪器、纺织产品、材料检测等方面,积极推进“卡脖子”技术研究攻关,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依托,分布式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全方位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得到了突破并转化应用。
一、完善政策制度,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一是印发《实施“两链”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印发《陕西省创新联合体工作指引》《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指引》《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指引》《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认定工作指引》等文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印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制定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7个《工作指引》,加速推进成果与需求“双向奔赴”。
二、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省级科技计划,围绕智能纺织生产、医用防护纺织品、纺织车间移动机器人等方面,引导全省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研究36项。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及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主要应用于警用、消防、工业防护、航天航空、现代农业等领域。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圆网印花设备,具有可连续变换花回、生产效率较高的功能,产品广销往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二是布局建设纺织材料检验检测等陕西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家,陕西省纺织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家,纺织测量、纺织印染等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陕西省产业纺织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家。三是培育建设陕西省纺织智能装备信息与控制创新团队1支,纺织智能制造、特种功能纺织产品、保温服装材料等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支。
三、加速成果产出,促进转化应用与示范
经过多年攻关研究,我省在纺织材料、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技术突破,4项技术获得 2021-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复杂高维数据下的棉纺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创新了一种面向棉纺过程的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形成了棉纺过程质量异常波动关键因素识别方法,研发了一套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控制技术及其系统。在棉纺数据处理、过程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河南白马集团等 10 家企业成功应用。“蛋白质纤维微悬浮体原位矿化染色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首次提出并研发成功蛋白质纤维微悬浮体原位矿化染色新技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蛋白质纤维染色理论和加工工艺体系,实现蛋白质纤维染色加工的深度节水、节能和减排,并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为实现蛋白质纤维纺织品清洁化染色加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谋划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方向。在新一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将纺织服装产业积极纳入行动计划中,充分发挥领域内科技、人才、资本“三大市场”聚合效能,逐步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二)加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围绕纺织服装领域不定期地面向全社会征集核心技术攻关需求,部署一批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布局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三)强化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与科技银行的合作,在风险补偿、投贷联动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投后增值服务模式,加大金融资本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同时,做好“三项改革”成效统计分析,进一步优化技术合同类型结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6日
(联系人:孙悦,电话:8729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