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袁宏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新质赋能将宝鸡市打造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建议》(第613号)收悉。您的建议对推动宝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认真研究,结合省科技厅职责,现答复如下:
宝鸡市作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具有深厚基础,聚焦数控机床、钛及钛合金、传感器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以秦川机床、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在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将宝鸡市纳入全省科技创新重要布局,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主动在科技计划、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为助力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
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围绕宝鸡市制造业产业需求,省科技厅持续部署重点专项支持。在数控机床领域,支持秦川机床牵头组建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实施 “两链融合” 高端机床重点专项,攻克智能数控系统、高精度主轴等关键技术。在商用车整车技术领域,支持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深度参与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在高效率高性价比增程式商用车整车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省科技厅累计在宝鸡市部署实施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283项,支持经费约16343万元。
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协同能力。省科技厅积极推动宝鸡市构建“平台+企业+高校”的全方位创新生态。一是支持宝鸡市深度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体工作,2024年批复组建新型传感器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支持聚集区科技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支持宝鸡市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聚合省内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优势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如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陕西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是新建一批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支持宝鸡市组建“陕西省新型姿态传感器中试基地”“陕西省精密减速器中试基地”“固态白酒酿造中试基地”等中试基地,支持经费1100万元。四是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组建“科学家+工程师” 队伍,推行“校招企用”等新型人才招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团队计划”“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青年科技新星项目”等人才支撑项目,为宝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三、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要素保障。2023年省科技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若干财税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助力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省科技厅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通过“综合试点”“以演代评”“项目路演”等方式,支持宝鸡市企业通过单列管理、技术托管等方式加速成果转化。截至目前,“三项改革”试点单位拓展至201家,已有10.75万项职务科技成果实施资产单列管理、3.8万项实现转移转化,665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全省登记技术合同7254项,成交额546.98亿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持续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人才队伍等方面继续支持宝鸡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水平。一是持续部署科技计划项目。继续支持宝鸡市围绕“电子信息、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积极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来自企业的计划需求数、企业承担项目的资金量比例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继续强化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精准的政策举措,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支持宝鸡市建好秦创原创新产业聚集区,深度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全局。三是发挥好科技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质增效行动,加大新版“20条”政策宣传力度,发布“三项改革”任务清单,支持改革单位通过“揭榜”等方式承担改革任务,探索更多创新性、突破性的改革做法。健全先进科技成果供给和技术需求攻关双向对接“快响”机制。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6月6日
(联系人:白东海,电话:029-81773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