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雷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安康市建筑业龙头企业打造生态环境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议》(第36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省科技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保护战略部署要求,结合陕西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优化科技政策环境,通过项目布局、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多措并举、集中发力,不断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工作。
一、营造良好环境,贯彻落实生态保护战略决策
一是将“绿色生态”总基调贯穿陕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加强基础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决落实生态保护重大战略决策。二是制定《实施“两链”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印发《陕西省创新联合体工作指引》《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指引》《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行工作指引》《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认定工作指引》等文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印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制定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3个《工作指引》,加速推进成果与需求“双向奔赴”。四是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五是印发《陕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从零碳电力能源、燃料/原料过程清洁替代、CCUS/碳汇与负排放等技术进行攻关突破,推动绿色低碳成果转化应用与示范。
二、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一是聚焦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固废资源化、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推荐相关单位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2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风水复合侵蚀协同治理技术与示范”等5个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经费近1亿元。二是围绕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部署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91项,支持经费近6700万元。其中,支持开展“面向引汉济渭工程快速达效与可持续运行的供水管理政策研究”等企业联合基金项目8项,“废矿物油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等厅市联动重点项目4项,“膜强化污水病毒去除机制与调控方法”等国际合作项目7项,“基于废塑料回用的新型彩晶石地板材料开发与应用”等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项目7项,“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扬水曝气控制技术与装备”“三项改革”以演代评项目1项。
三、搭建创新平台,打造立体联动人才新高地
一是围绕节水、污水处理、生物保育等领域建设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围绕土壤污染防治、土地利用等领域建设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围绕秦岭水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3家;围绕土壤改良与修复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4家;围绕秦岭生态安全与智能化监测,建设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家;围绕生态水利技术建设陕西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家。二是在水处理与污染防治方面支持建设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4支;在资源高效利用、新污染物防治等方面打造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9支;培育“青年科技新星”13名、杰出青年9名,引进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名,为我省生态保护高层次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四、强化成果产出,加速科技转化应用与示范
积极为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做好科技支撑与服务工作,鼓励成熟适宜技术在陕应用示范。2021-2023年间,57项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奖励,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8项。在持续引导开展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多项难题得到破解并实际应用:中科院地环所粉尘与环境研究室长期致力于空气污染研究,对于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建立了排放源清单,完成了典型污染源成分特征谱库及细颗粒物来源解析,深化了关中大气污染成因机制认识,评估了关中重大措施减排效果和区域影响,为区域联防联控和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荣教授团队针对养殖、餐厨、化工行业废水等水质特征及资源化需求,研发了强化厌氧生物转化的功能复合型新材料,解决了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长、资源转化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成果在陕西、内蒙古、浙江等地的多个项目中进行应用。西北大学宋进喜教授团队开展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以黄河为对象,从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为切入点,提出了计算环境流量和流域水-生态-经济调控的新方法,其提出的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DM)技术方案在渭河流域水生态修复中得到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国彬教授团队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出了困难立地植被定向培育、土壤微生物活化、雨水拦蓄综合利用等生态修复综合集成技术,相关技术模式被水利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部门采纳应用。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与工作安排,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不定期地面向全社会各个领域征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根据技术需求凝练发布申报指南。同时,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工作原则,适时发布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通知。各相关单位可根据项目申报指南和平台建设通知的方向与要求进行系统填报,经评审考察后立项部署。二是加强与科技银行的合作,在风险补偿、投贷联动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投后增值服务模式,加大金融资本对科技企业,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支持力度。三是全面落实《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先试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举措落地兑现。梳理“三项改革”面临的难点、堵点和风险点,进一步优化技术合同类型结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15日
(联系人:王强 电 话:029-87291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