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57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57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4〕148号

时间: 2024-09-12 16:2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马彩文代表:

感谢您对省科技厅实验室工作的支持与关心。您提出的《关于依托国重重组凝聚高端人才,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757号),省科技厅已收悉并做了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您提出的依托国重重组凝聚高端人才,完全契合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在我省科技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托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汇聚高水平人才将为陕西科技工作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一、人才建设情况

近年来,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植根于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健全科技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7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15人,省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7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07人、科技创新团队613个。

二、在陕国重情况

目前,我省已通过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31个,新建实验室3个。近期,正在加快推进第二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新建工作。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同时,省科技厅积极推动融入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网络”体系,正在培育建设1个国家实验室基地、5个网络节点。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实验室重点项目,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在陕国重拥有国家级人才(团队)285个,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3人、国家杰青80人。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结合西安“双中心”建设和新一轮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持续实施创新人才攀登工程,支持在陕全国重点实验室探索灵活的引人用人机制,吸引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激励优秀科技人才,高质量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准持续培养陕西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构建包括领衔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的科技人才体系。

(二)持续加快引育科技创新人才。配合实施国家特支计划、省委人才办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特支计划、“校招共用”,推进“科学家+工程师”等模式。支持企业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在企业布局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继续实施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每年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

(三)落实科技人才生活和科研保障。省科技厅将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抓好《陕西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的修订工作,发挥好我省实验室聚集创新人才的作用,实施好有组织的科研项目,并加强科技人才生活和科研待遇,积极解决科技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实际困难。对科技人才实施科研计划项目申报直通车制度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营造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与关心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22   

 

(联系人:史振华  电话:029-81294851)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