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635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635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4〕118号

时间: 2024-09-12 16:2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吴云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县域经济首位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建议》(635)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设立“县域首位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建议

2012年省科技厅牵头成立了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基金紧扣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创业投资新动能作用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服务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设立基金21支,财政出资5.592亿元,基金总规模超过48亿元

引导基金已发起设立了汉中、安康、延安、榆林、渭南、铜川等近10只地市创投基金,专注于地方资本市场对接与创投引导。管理团队深刻理解非中心城市金融环境、产业特色与发展诉求,不断总结完善资金、团队、项目管理等多维度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探索出股权投资支持科技企业培育、引进落地优质项目的丰富经验,成为二三线城市创业投资的专业力量。除了向本土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的投资之外,通过基金以投带招的效能发挥,先后有凝远新材、华诚领航和华胜渭蒲等明星项目,落地在了榆林、渭南等地。下一步,积极发挥地市创投基金的作用,促进县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落实秦创原相关政策”的建议

一是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出台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梯队培育链条,科技型企业数量体量质量加快提升。三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069家增至2.394万家,年均增长43.69%。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从6198家增至1.675万家,年均增长39.30%。规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185家增长到2426家,年均增长26.98%。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4家,数量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出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加速高校成果就地转化《若干措施》等,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技术托管、以演代评等做法,将“三项改革”等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写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和《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形成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组合拳,有力破除了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的顾虑、难题和藩篱,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截至6月底,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单列管理科技成果累计达到9.3万项、完成成果转移转化2.5万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572家,576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三是常态化举办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发挥“小路演大平台”作用,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对接机制,分类举办重点产业链专场路演、高校院所专场路演、路演地市行等,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创客中国”高校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推动项目团队与企业、投融资机构精准对接,一大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走出深闺”,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实现了自身价值绽放。三年来,全省常态化举办成果路演、校企对接等活动2000余场次,帮助路演项目获得融资超过4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三项改革”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要求,结合地市及各县域发展特点,支持各市(区)因地制宜建设秦创原先行区、示范区,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向县域延伸,促进产业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12日

 

(联系人:董欣  电话:029-81294835)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