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史高领、黄思光、赵敏娟、李朝喜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从省级层面加大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支持推进力度的建议》(第71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是秦创原总平台的重要支撑,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聚焦不同产业领域,实现创新资源协同互动,共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省部共建机制,围绕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示范区融合发展,深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杨凌示范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杨凌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奋力谱写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关于“支持并推动全省农业创新资源要素向杨凌集聚”
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动农业创新发展要素向杨凌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先后支持杨凌建设作物育种和畜禽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种业、畜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业等产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创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研平台;支持杨凌示范区内单位建设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34个。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促进创新能力建设,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2020年启动实施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重大科技专项,首批13个课题有6个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企业承担,支持经费2766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47万元,杨凌示范区企业919万元)。依托秦丰种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实施陕西省作物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依托杨凌畜牧产业创新中心牵头实施畜禽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全面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共支持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31项,累计经费2.4亿元。2021年支持各类科技项目320项,累计经费6300余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41项,3703万元;示范区内其他单位79项,2661万元)。2022年支持杨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7项,累计经费8100余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45项,4860万元;示范区内其他单位72项,3282万元)。2023年已支持杨凌科技计划项目324项,支持金额5510.8万元。
二、关于“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建议
深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成果转化。支持杨凌举办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小麦新品种观摩会,举办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杨凌农高区专场活动。支持杨凌科技创新资源与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在全省复制落地,农业科技成果向全省推广扩散,杨凌示范区享受秦创原总窗口各项优惠政策。持续支持杨凌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1万名以上。支持杨凌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鼓励省内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杨凌建设星创天地和众创空间。加大对杨凌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打造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在杨凌举办6届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3届陕西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对大赛获奖项目以赛代评,直接纳入省级科技项目库予以支持。杨凌农科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支持杨凌示范区围绕种业、畜牧等产业培育建设中试基地。
三、关于“支持杨凌实施‘后稷人才工程’”的建议
支持杨凌实施“后稷人才工程”,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新星、创新团队和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对农业领域科技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使杨凌成为农业科教人才聚集和培养中心。支持杨凌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高层次外国人才,组织举办国际科技与人才交流活动,为杨凌示范区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和农业科技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吸引海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向杨凌汇聚。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有关内容,进一步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集聚式、一体化统筹配置创新资源,持续加大对秦创原农业板块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融通创新,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做强成势。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中国-中亚“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畜牧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高水平平台建设。聚焦企业、县域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杨凌布局建设一批“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加强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
二是聚焦科技要素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需求,持续部署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以科技项目为引领,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杨凌形成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新局面。
三是聚焦壮大创新主体,强化科技企业培育。建立常态化路演机制,从政策倾斜、项目孵化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基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培育农业领域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是持续推进“三项改革”,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深化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动“十条措施”落地落实。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对“以演代评”遴选的“三项改革”优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25日
(联系人:郑永岗,电话:029-8729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