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米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制定陕西省《未来产业规划》的建议》(第700号)收悉。建议提出的“前瞻全球、立足全国,组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筛选和构建符合陕西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设置实施六大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工程”“锚定一流产业集群,构建未来产业发展雨林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效能,加速推进全省未来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和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2020 年4 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抓紧布局未来产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鉴于国际、国内形势,陕西省需要加快推进未来产业的布局。加快陕西省未来产业布局,不仅是陕西省主动担当,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大局的需要;也是自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新动能、开拓新局面的需要。全面扎实推进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陕西路径,加快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步伐。
一、关于建议“前瞻全球、立足全国,组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市场主体,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提升企业在科技项目确立、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鼓励企业围绕自身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承担省级科技重大项目,2021年以来,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领域承担“两链融合”企业重点专项29项,支持财政资金超过20,000万元。二是优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编制工作,采取网络公开征集、座谈调研、专家论证等形式,广泛征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其他社会组织等的科研需求,印发《关于编制2024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第一批)》。三是在省重大专项中设立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组建重大专项专家综合咨询评审委员会,对联席会议办公室起草的重大专项规划、实施方案、重大专项总概算和年度概算进行咨询评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重大专项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整体推动。
二、关于建议“筛选和构建符合陕西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
在构建符合陕西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方面,省科技厅积极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一是注重高新区建设。高新区的发展,在全省起到表率作用,各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均由高新区发展带动,陕西省高新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给全国高新区的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构建“一院一所”模式。在建设秦创原之前,2015年“一院一所”模式就已经有了雏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色院探索出“三位一体(科研、中试、产业化)、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母体控股”发展模式。光机所形成“开放办所、五一融合、国有参股、股权激励、市场机制、择机退出”创新模式。三是打造陕西企业特色成长模式。通过孵化培育模式、院校分离模式、军民融合模式、资源嫁接模式、招商引资模式等不断探索符合陕西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四是推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立足陕西科技、教育、人才、军工优势,促使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省委、省政府于2021年3月,启动建设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打造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使其成为陕西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新名片。两年多来,秦创原探索了新的发展模式、打造了秦创原生态,有利于各种创新的组织,各种创新要素汇聚、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成长,构建了秦创原板块,秦创原板块科创企业上市、秦创原特色园区建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三、关于建议“设置实施六大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工程”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上半年,秦创原总窗口实施技术转化项目13个,引进28家氢能企业,旭氢时代开工建设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德创未来正式投用全省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光子产业建成投用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聚集197家光子产业企业,炬光科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业务位列国内龙头,中科微精三轴至七轴超快激光高端制造装备、源杰半导体25G激光器芯片等填补国内空白,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打破国外专利垄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窗口规划布局自动驾驶产业园,发布自动驾驶十大应用场景,引进20余家头部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发布基于Chiplet技术的首款国产AI加速芯片“启明930”,牵头成立世界首个智能出行开源联盟;陕车智联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关键技术,孵化5家公司。
四、关于建议“锚定一流产业集群,构建未来产业发展雨林生态”
省科技厅聚焦“两链” 融合需求,以秦创原为载体,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一是设立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项目。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联合攻克企业重大技术难题,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产业)创新团队。目前已遴选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二是实施高校联合项目。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设立高校联合专项,共支持经费7,000万元,支持西工大总结复制“三项改革”成果,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支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新一轮综合性试点,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企业为目标,先行先试。三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和产业化,依托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指导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中试基地完善建设方案;聚焦我省产业或区域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完成光伏产业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氢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系统、输变电装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等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科技企业集群、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好科技强省“八大”战役,持续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完善具有陕西特质的未来产业体系,将陕西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9日
(联系人:陶鹏飞,电话:029-81773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