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仲伟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有效推进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建议陕西省立足自身、抓住机遇,加快推动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并且提出“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与相关部门组成的未来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全省未来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布局”等十一条措施建议。您的建议高屋建瓴,针对性、操作性强,对于陕西省构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建议内容加以重视,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未来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物技术等与工业技术交叉融合为驱动,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提升未来竞争能力的前瞻性产业。2019年10月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定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贺信中强调,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5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聚焦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二、工作进度
(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上半年,秦创原总窗口实施技术转化项目13个,引进28家氢能企业,旭氢时代开工建设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德创未来正式投用全省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光子产业建成投用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聚集197家光子产业企业,炬光科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业务位列国内龙头,中科微精三轴至七轴超快激光高端制造装备、源杰半导体25G激光器芯片等填补国内空白,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打破国外专利垄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窗口规划布局自动驾驶产业园,发布自动驾驶十大应用场景,引进20余家头部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发布基于Chiplet技术的首款国产AI加速芯片“启明930”,牵头成立世界首个智能出行开源联盟;陕车智联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关键技术,孵化5家公司。
(二)部署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围绕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2023年上半年,启动实施高端新材料、能源绿色低碳开发、物联网等“两链”融合企业联合专项14项。新建光伏产业自动化智能传感器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0个,指导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等6个中试基地完善建设方案,面向全国公开发布实施“揭榜挂帅”课题。西安奕斯伟解决了我国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制备难题。西部超导难熔钛合金均质熔炼及成形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获得2022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埃恩束能非晶碳基薄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威思曼高压电源零电流谐振技术及高电压绝缘技术全球领先。
(三)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一是瞄准空天动力、氢能、光子、分子医学、医工科学等引领性前沿领域,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重大专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培育引进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支持有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升关键领域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培育应用产品和相关服务,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上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154家,同比增长53%,完成全年任务的65.7%;316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评审通过1453家;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4844项,成交额1704.78亿元,同比增长35.5%;新增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西安新通药物等2家科创板过会企业,全省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共15家,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仲伟周代表在建议中认为当前我省相关主体对未来产业关注度不足、缺少西安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体系化的政策措施。这些确实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布局谋划新兴产业,分类建立前沿引领技术推动型、现有优势技术升级迭代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型、“卡脖子”技术攻关型清单和动态更新机制,有组织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构建全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双向发力,部署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促进创新体系更好支撑服务产业体系。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在陕布局。培育、新建、引进一批在重点领域具备领先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市场化管理和运行制度,加强绩效考评,形成滚动支持机制,促进融通创新、资源共享。
(二)着力提升原始创新供给能力。围绕国家所需、未来所向、陕西所能,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领域。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及“数理”“生化”陕西省基础科学研究院建设,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布局前沿科学中心、交叉学科中心。加速科研范式变革,探索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等研发新模式,围绕空间技术、材料科学、未来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系统谋划部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着力解决创新发展中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核心及前沿技术问题。推动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支持设立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协同的联合基金。
(三)锚定一流产业集群,构建未来产业发展雨林生态。在加快制定“未来产业规划”的前提下,还要制定好“未来科技”“未来人才”“未来金融”等匹配未来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方案,探索适合未来产业的科研创新范式、人才引育模式和资金投入机制,在“两链”融合基础上,将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着力深化机制改革,形成“最优支持政策、最好转化条件、最强产业赋能”的政策供给。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9日
(联系人:陶鹏飞,电话:029-81773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