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37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37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98号

时间: 2023-08-28 16:0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王军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三池”“三市场”的建议》(第3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出台政策及文件支持“三池”“三市场”建设

7月24日,省委召开了十四届四次全会,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第三部分第9条明确将“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有关内容写入《决定》,为下一步持续推进秦创原总窗口“三池”“三市场”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同时年初《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也将“建好用好科技大市场、人才大市场、资本大市场等,”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工作任务,西咸新区专门出台了《关于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截止目前秦创原人才大市场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机构22家,举办人才交流招聘活动181余场,服务企业1183家次,引进各类人才30618名,保障企业用工超1万人。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促进股权投资等8项政策,打造129人的“科技金融顾问”队伍,组织开展各类路演对接活动21场,为企业解决融资12.87亿元。新增备案基金4支,规模30多亿元,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增至25支。秦创原科技大市场完成建设方案初稿,方案对组织构架、服务模式、运营主体、资金支持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大市场拟选址沣东自贸服贸产业园一期5号楼一层和二层,总面积约2000㎡,其中,一层面积约1500㎡,可设置咨询服务窗口16个,同时可搭建宣传展厅;二层面积约500㎡,可建立众创空间、路演室、会议室等公共服务配套。

二、推动创新资源向总窗口聚集

(一)探索“校招共用”模式。上半年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共同签订了《“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先行先试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是指按照“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的思路,建设“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及“三池”对接机制。“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启动以来,全省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已达375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近四成。随后校地双方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定期发布人才和项目清单,推动用人单位与西安交大建立“校招共用”合作关系,加强各类科技人才交流,用好用活各类高精尖人才。将创新港打造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高层次人才汇聚、创新资源聚集的创新驱动引擎,服务高端人才落户秦创原总窗口,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孵化,推动项目落地秦创原总窗口,持续提升西咸新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二)发挥秦创原总窗口“三池”作用。“人才池”由西安交大负责建设,依托西安交大人才招引优势,由西安交大与企业设计校企联合招聘人才计划,明确人才“招、用、留、转”路径。目前,人才池内储备各类人才54名,待审批入池人才储备152人,涵盖理、工、医科各方面人才。项目池由沣西新城管委会牵头建设,西安交大负责推动每年落地在创新港的高质量科创项目不少于50个,三年累计不少于200个。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沣西新城管委会已联合西安交大科研院、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机构,转化和对接服务项目195个,其中,注册公司实施就地转化的项目达105个。“资金池”采用“校企协商,政府助力”的原则,池内资金由省级支持资金、西咸新区专项扶持引导资金、企业“揭榜挂帅”及横向课题资金等多方构成,规模已达5000万元,其中省科技厅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西安交大“校招共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西咸新区管委会和沣西新城管委会按照35:65比例,出资1000万元作为专项扶持引导资金。

(三)优化秦创原总窗口科创服务体系。培育建设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8个成果转化“加速器”和51个两链融合“促进器”,探索“总部+基地”“研发+制造”发展模式,支持总窗口与市县、园区、高校共建20个协同创新基地,与6个地市建立“双向飞地”。在高校、园区、市县组建秦创原工作站,推动科创服务进校入园下乡。已在西安交通大学等15个高校成立秦创原(高校)创促中心工作站,选派52名科技经纪人入站,梳理挖掘高校成果1123项。已组建13家地市(行业)分中心、50余家县域中心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建立创新促进中心协同会商机制,提升科创服务效能。支持西咸新区申报科技企业服务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您提出的建议,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创新提效、开放提级、产业提质。

(一)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全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建立前沿引领技术推动型、现有优势技术升级迭代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型、“卡脖子”技术攻关型“四个清单”。坚持技术推动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有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速补链延链强链扩链,构建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更好发挥秦创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总窗口与各市区加强协同联动,做实做细“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积极构建以西咸新区和交大创新港为总窗口、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园区为主承载、各市区差异化发展的协同创新格局。

(三)优化提升创新创业生态。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支持“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和“三器”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在高校、园区、市县组建秦创原工作站,推动科创服务进校入园下乡。健全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三支队伍”。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8月25日

(联系人:张新楼,电话:029-87294932)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