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黄思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建议》(第40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起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是整个农业产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因此,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大力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省科技厅以全省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为导向,围绕“3+X”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凝练了苹果、奶山羊、主要粮油作物、马铃薯等33个重点产业创新链和柿子、菌草、花椒、水稻等10个特色产业链,攻克了一批育种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18项产业技术规程和44个技术成果包。支持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育种,布局青贮玉米、大豆、花生、蔬菜、小杂粮、食用菌等农作物育种,为全省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021年,我们依托杨凌示范区编制了《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支持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建设作物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依托省种业集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设作物育种创新联合体,启动实施作物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科技创新全面融入、支撑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度省科技创新团队支持杨凌示范区建设“畜禽健康养殖+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奶山羊遗传改良及健康养殖创新团队”,“瓜类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资源高效设施农业创新团队”等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在2022年全省科技特派员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推进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所在的苹果、枣、马铃薯、牛、羊、小杂粮、水产养殖、茶、生猪、蔬菜等产业技术服务团,对接了9个地市16个县区,为我省县域种业科技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022年初,围绕杨凌种业科技发展需求,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郭杰一行赴杨凌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种业、耕地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全省科技资源,在科技项目、创新平台、人才队伍等方面继续加强对我省种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杨凌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一、深入实施陕西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部署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
继续支持杨凌示范区建设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扎实推进作物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今年依托杨凌畜牧产业创新中心实施畜禽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指南,围绕秦川牛、奶山羊、白绒山羊、关中黑猪、略阳乌鸡等开展育种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引领我省畜禽产业高效、健康、绿色、智慧、安全发展。
二、部署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种业基础研究创新
发布2023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农业重点产业链指南,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部署主要粮油作物丰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优势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耕地质量提升与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和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重点创新项目,支持杨凌重点高校和企业攻克一批核心技术,破解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三、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结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持续建设秦创原农业版块,支持杨凌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农业高新区发展政策包的能量与活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整合陕西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的各类科技资源,在已建设陕西苹果、奶山羊、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猕猴桃、核桃、蔬菜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陕西省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优良品种的培育、生产和推广联合体,促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
四、提升种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聚焦种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品种,发展绿色种业,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创新体制,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企业,推动我省成为种业科技强省,在我省优先发展的部分农产品上掌握全球种业科技竞争先机和发展主动权,从源头上保障国家和全省食物安全。
您所提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纳,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28日
(联系人:郑永岗,电话:029-8729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