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95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95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217号

时间: 2022-07-25 15:30 |来源: 办公室(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处)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马平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第19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域科技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如您所说,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做好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把加强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实施科技项目,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等措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构建县域创新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建省级高新区18个。截至2020年底,在56个国定贫困县(区)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比2015年(24家)增长了5倍。去年,全省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2家,较2020年(63家)增长46%;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21家,较2020年(383家)增长36%。科技创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是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9个,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基本形成覆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32个,省级“星创天地”143家,认定省级科技示范镇15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9家,批建省级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农业“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10个,这些平台成为我省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围绕“3+X”产业工程,面向56个国定贫困县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65项,凝练农业重点产业链43个、创新点257个;支持经费4.2亿元,其中2020年项目经费8563万元较2015年5954万元增长43.8%。通过科技研发,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技术包、成果包。

四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人才下沉、科技下乡。2017年陕西被科技部列为全国四个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推动全覆盖工作,围绕“3+X”产业需求,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18个,面向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开发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各类注册用户累计超过7000个。截至2021年底,我省有5600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科技服务一线,精准服务全省6452个脱贫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600余项,累计服务农民67万户,辐射带动农民增收320余万人。

五是研究出台了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4月,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银保监会陕西监管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等6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科发〔2022〕9号)。《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为目标,以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市场化科技服务力量为依托,加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公益性和经营性相协调,综合服务与专项服务相统筹,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提出了17条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持续加强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部署一批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等措施,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您对县域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加强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欢迎您给予监督并随时提出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7月19日

(联系人:王德喜,电话:029-87294249)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