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00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00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188号

时间: 2022-07-18 12:0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高明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榆林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议》(第5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重视和支持榆林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陕北转型升级,科技支撑榆林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11月,省科技厅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召开了第二轮第二次科技工作会商。2019年2月,会同省发改委、教育厅与榆林市人民政府签署省市共建榆林科创新城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榆林科创新城建设、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科技竞争力、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等五个议题,提出了支持榆林发展的22个重大科技项目,为榆林科技领域的发展描绘了蓝图。省科技厅统筹配置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榆林集聚,持续支持榆林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2021年,榆林市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0亿元,投入强度为0.25%,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27%,圆满完成省考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60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4.5亿元,均实现了年增50%的良好成绩;在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下,榆林市高端能源化工、金属加工和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更具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建立成形。

您提出的建议站位高,格局大,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市情,案由充分,论据务实,符合陕西发展需求和榆林发展实际。省科技厅将认真学习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吸收、扎实贯彻落实。经与榆林市多次对接协商,围绕支持榆林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立足榆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研究提出五个方面20条支持措施。

一、加强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

1.省科技厅与榆林市政府继续加强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进一步对接联系,落实各项议题和重点任务,积极支持榆林科技创新工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实现厅市同频共振,形成工作合力,长效化协同推进榆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省市共建榆林科创新城

2.指导榆林科创新城编制科技资源布局规划,支持其与榆林国家高新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创业大街,布局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3.积极推动榆林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设“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并共同争取将破解榆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列入国家、省级重点研发计划;

4.支持榆林市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煤炭绿色安全开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榆林建设镁合金、兰炭、羊子等产业技术研究院。

5.支持榆林学院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推动大学生在榆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三、支持榆林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6.支持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指导其与总窗口加强交流协作,探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共建全省创新促进中心体系。

7.支持榆林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秦创原榆林创新中心,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发展模式;支持榆林依托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能源化工行业共享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支持榆林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壮大氢能、镁铝合金等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两链融合“促进器”。

8.支持榆林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速达到30%。

9.支持榆林高新区聚焦煤化工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区和全市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区、榆林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10.支持榆林培育发展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取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亿元。

11.支持榆林依托科创新城和榆林高新区引进5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组建3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实行“研发在秦创原、转化在榆林”引才模式,积极构筑创新型城市人才高地。

12.支持秦创原网络平台汉中分站点建设,扩充完善项目、平台、企业、成果、专利等数据库,打通与总平台的互联共享,深度融入秦创原“1+N”网络平台体系。

四、支持榆林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13.部署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围绕煤化工特色主导产业重大技术需求,联合榆林部署实施厅市联动重点项目,2022年省科技厅出资1500万元,榆林市按不低于1:1配套,集聚厅市力量和科创资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成果就地在榆林转化应用推广,推动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14.支持榆林围绕煤化工、氢能、镁铝合金材料、碳达峰等重点产业布局建设5家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5.支持榆林市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承接能源化工、新材料等省级“两链”融合专项和重点产业链项目,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型能力。

16.指导榆林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运营,2022年争取做成2个投资项目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对接。

五、支持榆林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17.继续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围绕榆林农业特色产业,部署实施智慧农业、食品加工、特色林杂果等重点产业链项目。

18.支持榆林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培育5家农业科技企业,引进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支持神木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等,带动县域创新能力提升。

19.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向榆林选派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三区”人才150名以上,实现乡镇科技人才服务全覆盖,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贯彻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榆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技术需求,部署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榆林在沙漠沙地生态保护、黄河沿岸生态保护、水资源安全保障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为榆林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快推进相关举措落实。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30日

(联系人:许海晗,电话:029-8129467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