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170号

时间: 2022-07-18 12:0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孙 科

仲伟周代表:

您提出的《尽快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对策建议》(第7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工作,明确列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年全省两会期间,赵一德省长在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3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在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五年要“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依托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支撑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开展交叉前沿性研究,促进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出的战略高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建设了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大湾区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安现有在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即位于西安临潼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BPM短波授时台和BPL长波授时台(又合称为长短波授时系统),从设施数量、设施与西安优势学科方向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上看,尚未形成集群效应,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工作纳入我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全局工作中来统筹考虑和重点支持,同时组织和支持优势科研力量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陕布局。一是支持了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2个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工程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支持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念探索和预先研究项目,其中重点支持的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等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三是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陕西应用数学中心进入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获批建设,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挂牌运行,西部能源光子技术、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2个正在筹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调整了研究方向。

您的建议对我省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省科技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吸收。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强化“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功能作用,抓好“三器”建设典型示范,复制推广“三种模式”,加力加速企业培育、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发挥“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总平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二是加快推进我省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其早日建成并发挥作用;按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统一部署,围绕我省科研与产业发展重点需求,继续支持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念探索和预先研究,构建探索一批、预研一批、争取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格局,力争早日形成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世界一流创新团队。

三是紧抓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和优化重组的历史机遇,奋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并扎实推进陕西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配合中央及相关部委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重组工作,持续推进西部能源光子技术、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等2个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建设,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育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后备军”,积极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陕布局。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6月26日

(联系人:董鸣,电话:029-81129135)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