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11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11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1〕163号

时间: 2021-06-22 15:0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孙科

裴成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问题建议》(第61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引导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与就业环境。

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2015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中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件精神,参与起草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10号)、《陕西省支持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6〕96号)、《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陕发〔2016〕2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陕政发〔2021〕7号),从市场定价、收益分配、考核激励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先后出台了《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陕科高发〔2015〕163号)、《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促进科技型创业的行动方案(2016--2020)》(陕科高发〔2016〕114号)、《省级示范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陕科办发〔2018〕300号)、《陕西省科技创新券(创新创业类)工作指引(试行)》(陕科办发〔2019〕112号),修订出台了《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和管理办法》(陕科发〔2021〕9号)等政策文件,以奖励后补助等形式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发展;与省国资委联合印发《陕西省省属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工作方案》(陕科高发〔2017〕166号),鼓励省属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为科研团队进行成果转化提供场地、人才、技术、研发、检测等资源和投融资、创业培训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出台《陕西省“众创空间”孵化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陕科高发〔2017〕169号),推动建设高水平孵化载体。

二、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数量质量双提升。大力培育建设省级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打造创业孵化聚集区,促进我省创业孵化载体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2月份,我省共培育各类省级双创孵化载体496家,其中国家级194家。众创空间251家,其中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240家(国家备案84家)、省级示范众创空间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7家(国家级37家);星创天地143家(国家备案67家);大学科技园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省级1家。各级各类孵化载体拥有孵化场地700余万平米,全省孵化载体在孵企业1.7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69家,高新技术企业6198家,瞪羚企业169家,独角兽企业4家。据2020年度火炬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内有7500余名专兼职创业导师服务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培训4000余场。332家众创空间全年内共计吸纳430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265个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团队和企业、3114个科技人员创业团队和企业、617个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团队和企业,在孵企业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5762人,各孵化载体、在孵企业通过专场活动、校企联动等多种方式,实现高质量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支持高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建立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活动,为创业师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撑。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了高校众创空间全覆盖,西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于2017年获批第二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多年连续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西安赛区)、全国大学生创业项目延安落地、中国创新挑战赛等赛事活动,鼓励高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创新创业工作储备优质人才。

四、支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服务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力军,鼓励孵化载体、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加快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促成一批示范和带动效应强的重大科技成果签约转化。建成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9家,开展一批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训;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1155”工程。建成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空天动力研究院等产业共性研发平台;获批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4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1个、企业技术中心405个。支持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发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共性技术服务、国际引智与外贸、资本运行与投融资等职能,完善创新全要素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动智汇秦科技--陕西PDS管服系统建设,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构建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截止目前,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构建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平台内注册机构达436家,注册企业6874家,签订科技服务合同320个、金额17453万余元。

五、加强金融服务,促进融合升级。持续推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截止目前,引导基金规模为5.592亿元,完成出资4.75亿元,认缴出资5.05亿元,投资设立20支子基金,基金总规模42.8亿元。各支子基金累计投资科技企业325家,完成投资23.88亿元,在陕直接投资金额11.36亿元,投资企业97家,引入近百家外地企业落地陕西。投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90余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累计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包含改板上市企业),进入上市排队企业2家,进入上市辅导企业6家,9家有明确上市安排,91家企业完成再次融资,总体估值超过700亿元。持续资助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首次设立创新创业类创新券,专门对省级孵化载体及入孵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补助,支持孵化载体及在孵企业380余家;实施专项经费补助,截止到2020年,省科技厅以后补助形式支持各级各类孵化载体及在孵企业,累计金额4300余万元;联合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金融资本进入创业孵化领域,在陕建立科技支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多款的贷款产品,解决科技型创业团队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案中您从政策引导、平台创新、金融支撑、环境优化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对我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的问题与建议非常关键,也非常及时,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您提出的五点宝贵建议认真吸收借鉴,继续加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6月21日

(联系人:苗宏雄,电话:029-87292778)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