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孙科
米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期间陕西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第67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科技厅近年来不遗余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依托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和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2月,我省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全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建议国家在实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一、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一)国家布局情况
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统筹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2016—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先后批复了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我省基本情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依托地域集聚、学科关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我省现有在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即位于西安临潼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BPM短波授时台和BPL长波授时台,又合称为长短波授时系统;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分别是列入“十二五”时期16项建设重点之一的转化医学(西安)和列入“十三五”时期10项优先项目之一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中科院、教育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国务院行政机构开展了“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限项征集工作(未向地方征集)。我省申报的阿秒光源、Z箍缩创新技术集成验证装置、鄂尔多斯盆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测试研究平台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别通过相关渠道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初步评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一些功能和作用相近的设施申报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对相关设施进行了整合。最终阿秒光源(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同申报)和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申报,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其中的Z箍缩创新技术集成验证装置)通过了复核评审,有望进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
(三)省科技厅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将支持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作纳入我省建设和争创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全局工作中来统筹考虑。2019年以来,先后支持在建的转化医学(西安)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其早日建成发挥作用;支持阿秒光源和Z箍缩等6个设施开展探索和预先研究,助推其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目前,项目已实施2个轮次,总经费1300万元。同时,还积极努力争取科技部的支持,2020年4月,向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提出了《关于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请求科技部明确“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中心”和“在大科学装置布局中明确支持建设西安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月,向科技部办公厅报送了《关于落实“5.22”重要批示精神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希望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中考虑将我省建设和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今后指南并重点关注和支持。
二、关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一)国家布局情况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16年9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批复中国中车集团、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科发创〔2016〕269号),拉开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序幕。2017年8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明确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的定位,并初步明确了功能。2017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国科发基〔2017〕322号),对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完善,提出“十三五”期间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将国家技术中心分为综合性、专业性两类建设。2017年10月,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更加完善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明确了建设布局与组建模式、重点建设任务、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组建程序等内容。期间,科技部分别于2018年1月和2019年11月批复建设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数量达到3家。2020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93号),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综合类和领域类两类布局形式、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12月,首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2021年1月,科技部王志刚部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启动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二)省科技厅主要工作情况
2018年1月,省科技厅在前期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遴选出大型飞机、航天动力、智能电网技术装备、现代节水农业、钛合金材料、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6个领域,向科技部创发司报送了《关于陕西省推荐中航一飞院等六家单位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情况汇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我省以先进稀有金属材料领域为主攻方向,此后,反复与科技部沟通和汇报,多次组织调研论证,不断完善建设方案。2020年1月,省科技厅带队向科技部区域司、高新司汇报了陕西省筹建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情况。2月,向科技部区域司、高新司分别报送了《关于报送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函》。2020年5月,科技部、省政府在北京举行了部省工作会商会议,确定“科技部指导和支持陕西培育建设先进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12月4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国科发区〔2020〕336号),明确提出“培育建设稀有金属材料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2月22日,省政府向科技部正式报送了《关于报送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函》(陕政函〔2020〕183号)。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二是抓住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重组和建设布局的机遇,结合国家布局方向及我省学科和产业优势,切实做好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工作;三是持续支持我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预研,形成探索一批、预研一批、争取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格局,打造学科关联、功能互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西安市政府,适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汇报和申报;在国家技术创新方面,将继续以实现稀有金属核心材料自主可控为目标,推进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向科技部汇报建设情况,争取中心早日批复。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25日
(联系人:董鸣,电话:029-81294815)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