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孙科
黄维代表:
您提出的《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柔性电子强省助力陕西追赶超越》(第268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柔性电子技术作为一种高度交叉融合的颠覆性创新技术,是全球科学前沿与研究热点,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柔性显示等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您的建议对我省加强前沿引领技术超前布局,积蓄原始创新“势能”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关于孕育以光电子产业为先导的柔性电子巨型信息产业。我省高度重视光电子产业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支持光电子产业领域技术攻关重点、一般项目超过70项,支持经费3300余万元。2020年启动实施陕西省高端集成电路和先进半导体器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设置光电子集成电路模块,支持光电子集成电路研究开发与技术攻关,目前“面向新一代显示应用的OLED材料制备及面板技术”课题已立项,总预算6675万元。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统筹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省科技厅谋划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聚焦我省光子产业相关重点领域,梳理出“三张清单”(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相配套的产业资源清单;以高校院所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资源清单;以“卡脖子”技术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支持光子产业领域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和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联合有关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各方优势力量,解决制约我省光子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下一步,我省将组织实施“两链融合”科技重点专项,支持光子产业领域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核心价值整体跃升。
二、关于加强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为全面摸清、准确把握我省柔性电子技术现状和发展路线,省科技厅将柔性电子器件关键材料和技术有关内容纳入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战略预研课题,对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研究提出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关键技术、重点任务。立足我省在电子显示领域的产业基础,将柔性电子有关内容编入陕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分梯次、分阶段有序推进,统筹推动柔性电子科技创新。下一步,我厅将结合“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鼓励电子显示、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等柔性电子相关领域重点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
三、关于完善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省积极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大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推行经费“包干制”、专家“领衔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推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先后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从法律规定、配套细则到具体部署的切合我省实际的成果转化“三部曲”。相继印发了《关于做好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陕西省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调整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同时,为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探索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2019年省科技厅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陕西省科技厅试点下放立项权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设立省科技计划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联合资助项目试点工作,下放省科技计划立项权,设立联合资助项目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2020年,省科技厅与西北工业大学聚焦柔性电子交叉研究方向,支持“基于柔性有机摩擦发光新材料的新型破损监测及应力传感方法探究”“智能化二维柔性电子感知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立项研发,总经费5000万元。
四、关于加大原始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我省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19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达36.06亿元,占全省研发经费的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级科技计划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超过10%。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持续支持柔性电子技术研究,近三年支持“基于柔性衬底的氧化物异质结界面与表面光电行为研究”“面向柔性电子器件制备的微滴喷印成形方法关键技术研究”“面向柔性电子的二元协同网络导电水凝胶调控机制”等40余项青年、面上、一般基金项目立项。支持西北工业大学组建陕西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针对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存在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瓶颈,围绕柔性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生物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能源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柔性有机电子、柔性纳米电子、柔性生物电子和柔性能源电子学科发展。下一步,我厅将积极发挥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和团队优势作用,加大对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对标国家实验室布局领域筹建陕西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工作中,积极谋划在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等领域组建陕西实验室,柔性电子将作为核心领域纳入相关领域陕西实验室建设中。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向我们提供宝贵建议。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19日
(联系人:魏煜欣,电话:029-81294883)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