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
签发人:孙科
谢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西部科技创新港北部转孵区建设的建议》(第69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创新优势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2021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省委书记刘国中强调,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见效成势。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为核心,协同咸阳高新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形成科创走廊,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吸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参与,旨在进一步发挥全省科教优势,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产业化步伐,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辖2区2市9县,面积10198平方公里,人口500万,是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及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工作发展。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综合指数为36.59%,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0.56%;2020年,技术合同交易额42.8亿元,主要指标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咸阳高新区承担“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国家使命,是咸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载体,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三大制造生态,截至2020年末,咸阳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咸阳高新区紧邻西部科技创新港,物理空间一体融合、空间区位条件优越,区内“3+2”制造业细分门类全、产业生态活、未来市场空间大,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天然“母体”,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制造业大变革萌发新门类新业态新模式大爆发的最佳领域,具有在全省率先开展“创新港+高新区”试验探索的先行先试优势。另一方面,咸阳高新区面临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动能不强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西部科技创新港辐射带动,为咸阳高新区注入以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性“红利”。因此,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布局,以贯彻落实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总体安排,将咸阳高新区纳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咸阳打造全省“两链融合”示范区,这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内部改革开放高地的新路径,也是落实省委刘国中书记关于“咸阳市加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等深化科技合作”的相关要求,放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协同创新力度,推动咸阳市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战略部署和现实举措。
在省委、省政府指导部署下,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咸阳科技创新工作,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提升咸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加强高新区引领示范,通过科技支撑实现咸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大实效。您提出的建议,站位高,立意深,实事求是,建设性强,对于推动咸阳新发展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案的具体建议,省科技厅已经采纳并且践行实施。立足新发展阶段,省科技厅将继续加大对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培养及科技平台搭建,同时,为支持将咸阳高新区纳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支持力度,推动咸阳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是明确咸阳市在秦创原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在推动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方面,咸阳市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积极、意愿强烈。但目前咸阳的参与仅限于同西安交大的一系列合作洽谈,导致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上定位不明确、融合程度不够、配套设施建设速度较慢。省科技厅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已协调把咸阳市纳入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推动咸阳市深度参与、全面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二是指导咸阳市创建全省“两链融合”示范基地。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关键在于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咸阳市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速、后劲充足,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省科技厅将在实施“两链”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具体建设规划、政策制定、专项资金等方面优先考虑咸阳,并给予更多帮助指导,将咸阳打造成全省“两链融合”示范基地。
三是指导咸阳高新区加快扩展增量。咸阳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内聚集了冠捷显示、科隆橡胶、天成航材等300余户科技型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7.8%,是全省最具发展实力、活力园区之一。近年来,该园区突出电子显示等主导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原规划划定的20.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已于2008年全部为建成区,2009年新划定的10平方公里发展方向区,目前仅剩3000亩土地可用,园区承载能力日益不足,后续发展受限,也严重影响了园区承接西部科技创新港成果转移转化。因此,省科技厅将指导并支持咸阳高新区调整规划,力争尽快实现园区扩区,推动咸阳高新区发展壮大。
四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咸阳市产业基础好、企业创新意识强,每年有1400余项科研成果在咸阳转化,但是还存在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度化、规范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省科技厅将加大对咸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导,支持咸阳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更多“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项目布局咸阳,支持推动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地区高校院所及军工类科研成果更多在咸阳落地转化,助推咸阳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5月17日
(联系人:邢小红,电话:029-87292778)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