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36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36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0〕155号

时间: 2020-05-06 09:2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袁彦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型民营企业培育力度的建议》(第5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省科技厅从政策宣传、培育引导、研发支持、政策奖补、资源配置等多项举措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路径,引导民营科技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已经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培育

近几年,省科技厅加大精准培育和重点支持,积极落实鼓励企业创新优惠政策,构建了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质量和群体规模实现双提升。截止2019年底,全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5362家,省级以上备案瞪羚企业169家,独角兽企业4家;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4371家,增长39.3%,比上年净增1233家,创历史最大增幅;科创板入库企业212家,2019年全省6家企业上市,其中科技型企业5家。目前我省54家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33家。2019年设立运行的科创板,我省西部超导、铂力特、三达膜3家企业上市,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二、加大民营科技企业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实施“1155”工程。2019年省科技厅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联合出台《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支持空天动力研究院、先导技术研究院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快速发展,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筹建;制订《推进“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方案》,新建新型研发平台30家,总数达40家;上线运行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省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注册机构402家、企业6162家,征集技术需求440条,匹配合同金额1400万元。

二是继续落实奖补激励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及税收优惠政策, 自从2018年开始共4次为5115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放奖励后补助;积极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落实“以赛代评”奖励政策,获奖企业直接纳入省级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累计支持6000万元。应用科技创新券资助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服务企业1500余家,累计补贴奖励金额2100万元。

三是协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我省共有736家高企享受到所得税优惠政策,优惠金额13.06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5138户,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为159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238家,加计扣除缴税基数22亿元。开展科技支持政策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联动,根据瞪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30万元后补助支持。

三、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面临问题

我省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聚集,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科技政策大力培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格局,但是从全国总体发展、企业区域分布、综合实力以及政策落实上,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工作仍面临不小的问题。

(一)科技企业总量偏少。近两年我省高企数量增幅较快,但是却落后于全国平均增幅。

(二)科技企业发展不均衡。全省83%以上的科技企业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南、陕北5个地市不足10%。

(三)优质科技企业欠缺。2018年享受高企所得税优惠企业不足50%,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从全国范围看,无论是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税收优惠还是上市企业比重,我省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力有限。针对高企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有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的替代,且申报条件低、程序简单、有效时间长,低成本、低风险,同样影响企业申报的积极性。2019年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已推广至全部企业享受,对今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产生影响。

(五)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有待完善。高企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是科技企业培育的基础,要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

四、下一步加大科技型民营企业培育力度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民营科技企业培育的系统化政策支持。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科技经费支持科技企业的比例提升至60%以上。将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楔入科技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从园区建设、研发机构、成果转化、评估考核、科技金融等各个面以及创新链、产业链等各个点上,系统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加快科技计划改革,落实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专项、高企奖补、以赛代评等政策、完善各类创新孵化载体企业培育补贴机制。

二是推动省级创新服务平台开放共享。积极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探索新型服务模式,2020年首次运行高企认定无纸化申报,实行网络评审,切实为科技企业减负。利用PDS管服平台数据、“1155”创新工程,构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支撑平台,实现技术需求与研发供给高效无缝对接,切实降低科技企业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企业和平台良性运转。

三是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库,分级管理、分级服务、分级支持,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计划,对标找差、查漏补缺、精准培育。强化对有效期内企业的动态监测和研发追踪服务,通过政策精准推送、创新资源高效供给,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优化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生态环境。按照科技企业培育路径,依托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强化布局、完善服务、挖潜蓄能,营造鼓励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五是做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政策宣传。梳理国家、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科技型企业支持政策,细化培训内容,打造科技企业培训专家队伍,推出管理人员、申报业务、评审专家、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培训专题;实行分级、定期、定点培训,做到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精准培训和靶向服务。

六是细化民营科技企业培育目标考核管理。将现行的地市科技企业目标责任考核引入各类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考核评估中,提高科技企业培育考核权重,考虑实行一票否决制,没有入库企业、没有认定高企不能升级、评优。继续采取数据快报形式定期晒数据、晒排名,各地市、各类创新载体加大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追赶超越。

您的建议切中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要点,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吸收和采纳,促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优秀民营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企化、高新技术企业的优质化。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4月30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