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90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90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0〕145号

时间: 2020-04-27 09:5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陈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安康硒产业纳入省级发展战略的建议(59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省科技厅一直重视和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及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陕南地区特别是安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落实科技扶贫攻坚任务,通过科技支撑实现安康经济快速发展。

一、支持安康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一是建立厅市会商制度。为推进安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实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2019年8月省科技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举行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签订暨第一次会议,签订《厅市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双方围绕“共同推进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安康门户区和旬阳省级高新区建设;共同推进安康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共同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五方面内容,聚焦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科技金融等具体任务,层层落实、积极推进,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安康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协同推进安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加大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重点围绕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需求、及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持续用力。2019年省级各类科技计划支持项目84项,合计1800余万元;2020年支持项目66项,合计1340万元。其中支持4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富硒食品和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费1155万元;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特色产业创新链(安康市重大技术需求)项目11项,经费750万元;支持绞股蓝产业化省级创新团队建设,经费100万元。加大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力度,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汉江流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与推广”等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和特色产业创新链,支持经费超过1000万元。

三是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2018年安康市1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认定高企19家,截止目前有效期内的高企4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9家,省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13家。继续支持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蚕桑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投入运营;安康EGO梦巢创新工场、紫阳硒创空间、旬河廊桥创业梦园获批为2019年省级众创空间,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众创空间达到8家,孵化器总数5家(国家级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同时加强安康市孵化载体管理,举办孵化载体建设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数百人参加培训。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富硒食用菌星创天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裕泰科技星创天地、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智慧农业星创天地被认定为省级星创天地,安康市省级星创天地达到10家。截至目前,共选派安康三区科技人才170人。

四是加强科技园区建设。近些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推进安康高新区建设,2018安康高新区年生产总值357亿元,增长18%,在国家高新区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列第69位,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旬阳高新区按照链条拓展、循环低碳、集约节约的理念,完成工业产值232亿元,成为建设“一强五好”陕西强县的新引擎。岚皋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3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认定为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陕西省镇坪县黄连科技示范基地”等一批药用植物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

五是打好科技扶贫攻坚战。近几年,省科技厅聚焦追赶超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安康以“六个一”科技扶贫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连续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开通科技扶贫项目绿色通道,以“企业用得上,带动效益明显”为目标,部署项目16项,经费395万元。支持外国专家项目5项,其中引智扶贫类项目4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类1项,支持经费46万元。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与安康4个深度贫困县签订产业技术帮扶协议进行结对帮扶,实施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挂牌服务。

六是推进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以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纽带,紧密围绕我省科技创新部署,以问题为导向,发起设立安康硒谷子基金,鼓励引导子基金先行先试、攻坚克难。截止目前安康硒谷基金募集规模4110万元人民币,实际到位资金4110万元。主要投资于富硒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安康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已投项目5个,投资金额3300万元,同时对50家推荐企业进行了分类梳理,对10家进行了初步尽职调查。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依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安康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继续积极支持和加强安康科技创新工作及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您提出的“将安康富硒产业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支持安康市开展富硒资源详查工作,整合共建富硒产业研究院,将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列入陕南循环发展项目重点支持”的建议,对于推动安康科技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安康“中国硒谷”品牌、促进富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及安康产业实情,下一步,科技厅将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安康门户区和旬阳省级高新区建设。按照国家对安康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省委、省政府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部署,省科技厅将大力推进安康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安康门户区和旬阳省级高新区建设,发挥其在秦巴区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和先行区。省科技厅将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人才培养、科技金融结合,推进中、省、市科技资源向安康高新区和新安康门户区聚集,重点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产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秦巴地区区域创新中心。支持新安康门户区以“飞地经济”园区为核心载体,着力建设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协调推进西安高新区在安康设立飞地园区,推动在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到安康转移转化。支持旬阳省级高新区围绕生物制品、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基地,积极争创一流省级高新区。

二是推进安康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道路,安康结合区域经济实际,确定发展以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省科技厅将按照“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通过省区域发展引导计划及其它科技计划,继续大力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围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的科技需求,支持安康实施道地中药材产业化等一批特色产业创新链项目,重点支持厅市会商确定的18个重点科技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突破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科技厅将加大科技扶贫支持力度,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继续实施科技扶贫绿色通道项目,对汉滨、紫阳、岚皋、白河四个曾经深度贫困县予以倾斜支持,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大驻村联户对口帮扶力度,持续支持紫阳县精准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发挥好“三区”科技人才作用。新建一批省级药用植物示范基地,开展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工作和以星创天地为载体的农村创新创业。开展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加大生态保护科技支持力度,加强陕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科技厅继续指导安康实施“1155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共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技术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省科技厅将指导安康建立产学研深入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安康市建设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功能分离材料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安康龙头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安康市与省内外高校建设一批省级实验示范站。发挥省级优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协同创新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安康布局建设一批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网络协同研究中心,指导安康开展“平台+数据+标准”管服模式建设工作。

五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当前陕西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探索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省科技厅将加快推进总额1亿元的安康循环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运营,适时出资3000万元支持设立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助推安康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安康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科技项目支持、科技政策宣贯培训、科技企业的精准帮扶,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促进企业提质增量。加强科技创新券推广使用,支持安康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各类孵化培育载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6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