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邓方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建议》(第14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汉中高新区建设总体情况
汉中高新区于2016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核心规划面积10.77平方公里。陕西省科技厅,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汉中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定位发展,推动科技资源统筹,加速创新资源聚集,努力把汉中高新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秦巴山区绿色产业基地、陕南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陕西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截止2018年底,汉中高新区入驻工业企业1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60余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5万平方米,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营业收入383亿元,净利润15.32亿元,上缴税费18.59亿元,出口总额3.65亿元,园区研发投入4.1亿元,生产总值230亿元,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1.7%,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汉中高新区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航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
二、支持汉中高新区申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举措
(一)以升促建,积极促进汉中高新区申建国家高新区。建议中提出的支持“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建议,是陕西省科技厅近两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省科技厅在积极支持引导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建国家高新区的过程中,加强政策引导,助力资源整合,会同省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全过程、全链条加大指导和支持汉中高新区创建工作力度,在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双创环境营造等方面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对标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陕西省科技厅的大力推动下,201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已向国务院正式函报推荐汉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鉴于国家高新区升级程序复杂,审核审批时间较长(一般为两年多),我厅将继续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争取汉中早日升级成功。
(二)支持汉中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汉中依靠科技创新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眼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多家。二是构建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结合汉中高新区发展实际,加强规划引领,突显产业特色,促进产业集聚,支撑引领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产业需求,组织实施了特色产业创新链科技计划,强化了高质量科技供给。三是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设立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配套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生产格局和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
(三)支持高新区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把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作为聚集要素,大力支持汉中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认定汉中紫晶机械电子孵化园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从无到有的飞跃。指导高新区实施“瞪羚示范企业”培养计划,认定十余户市级瞪羚企业、三家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带动了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支持汉中建成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及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行,支持指导各县区搭建科技资源统筹微平台,逐步实现了省、市、县数据互联互通。
汉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我省国家高新区建设布局,提升汉中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做出引领示范。下一步我厅将结合汉中高新区工作发展实际,积极促进汉中高新区升建国家高新区。
以上回复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