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64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64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0〕117号

时间: 2020-04-23 14:2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米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陕西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建议》(第464号)的提案阐述了我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四点建议,意见中肯,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强,我
们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吸收借鉴。根据提案内容,结合省科技厅工作,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关于“设立陕西省科创母基金,加大直接融资支持”的建议

2012年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省政府批准设立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自成立以来,引导基金紧扣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在服务双创升级、区域发展、院所改制、支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联动,“政府+协会+企业”三种主体协同,“母基金+子基金+科创培育”三位一体的创业投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引领、创业投资支持创新作用,激发社会资本科技投资积极性,涵养科技创业投资服务资源,推动全省形成了特色鲜明、投资活跃的科技创业投资生态。截至2019年底,引导基金财政累计出资5.592亿元,投资运行17支子基金,完成出资3.448亿元,基金总规模为49.92,亿元财政资金效能放大12倍,累计投资支持科技企业300余家,成为科技金融助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家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内生创新发展需求强烈,我们在引导基金管理中也越来越感受到规模局限对于科技金融工作的掣肘。根据引导基金支持双创、地市创投、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院所改制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划,引导基金存量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发展需要。2016年《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即“陕九条”提出要扩大引导基金规模,带动形成100亿元的投资规模。我厅一直在积极争取,希望能够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的基础上,增资扩容,发挥科创母基金的作用,切实加大对省内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期我厅起草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投入达20亿元、设立子基金突破30支,全省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总规模突破200亿元。该方案已获省深改委会议通过,即将印发执行。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方面的作用,传递了积极的政策信号,相信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发挥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现有的基金还是存在规模相对偏小,且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在基金管理、布局规划、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我厅将积极与国内外优秀的基金及管理人开展深入合作交流,及时调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突出支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职能,扩大基金影响,吸引多方资本参与,不断提升基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关于“推动传统银行改革创新,完善经营考评机制,让银行敢于投、愿意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探索建立新型政策性银行-科技银行”的建议

传统银行改革创新和新型政策性科技银行的设立牵涉到金融系统改革,结合科技金融工作需要,省科技厅近年来通过科技银行、投贷联动、信息共享、金融产品创新等多种措施致力于为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大力推动发展专业科技支行。截止目前,17家银行与省科技厅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推进科技支行发展,推出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50余项,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专注于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特色科技支行,为支持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资金基础,有力拓展了科技与金融有机契合的上升空间。

二是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省科技厅分别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北京银行西安分行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联合推出了“小微科技贷”和“科技企业成长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招商银行西安分行、齐商银行西安分行、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长安银行分别推介了“科浦贷”、“支科贷”、“科创贷”、“齐动力科技贷”、“中银科技贷”、“长安信用贷”等科技信贷产品。

三是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省科技厅科技信息资源优势特征,与各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信息共享机制。筛选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推荐给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结合省厅百项科技成果行动计划、科创板企业培育计划,定期征集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推送给各金融机构。

四是实行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财政引导,风险共担。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了风险补偿专项,对发放科技贷款的合作银行给予风险补偿。

五是创新管理,协同推进。与金融机构深入沟通,建议其构建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其融资成本和融资条件;加强与设区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类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科技贷款环境。

三、关于“搭建金融与科技精准配置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环境”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科技精准配置的服务体系的搭建,完善服务环境,省科技厅与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在内的金融机构通力协作,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小贷和保险等业务,在全省逐步推广落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现科技型企业融资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

一是支持建立我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按照“企业内创促转型、院所自创促发展、高校众创促转化”的工作部署,积极创新推广西北有色院和西安光机所创新发展模式,完善“科研院所—孵化器—金融机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截止目前,全省建立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21家、国家备案72家、省级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95家、国家级30家,在孵企业4.8万家,从业人数50余万人,120多家企业挂牌上市。西安高新区嘉会坊、经开区创业大街、曲江创客街区、碑林环大学产业带等为代表的孵化载体集聚区推动了创新创业资源的高度聚合,引进各类投资孵化平台,促进创业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陕西,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规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厅联合各单位修订了《陕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支持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建立适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查、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创新信贷审批制度和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库、专家库和知识产权融资项目数据库,推进知识产权作价评估标准化,为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充分利用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西安高新区设立了2000万元的科技保险专项资金;设立1亿元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5000万元融资性担保业务补贴专项资金。杨凌示范区发行了15亿元的农业企业债券,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业创业投资联盟;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政策型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830万元,保障金额达到1.7亿元。宝鸡市设立了1000万元的宝鸡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已有273家中小科技企业进入风险补偿企业名录。咸阳市将科技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4.5亿元,并按照放大10倍的贷款担保要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45亿元企业担保贷款。

上述举措有力的推进了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但在科技企业精准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厅将结合引导基金扩容工作,以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为基础,加快创投类基金布局,把基金投资贯穿于科技企业培育全链条,与金融机构、各类资本市场深度合作,打造形成更为完善、高效、准确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的回复,衷心感谢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同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工作!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1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