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赵 岩
陈飞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7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省科技厅以商洛、山阳县高新区创新发展为引擎,以绿色循环发展为目标,以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通过提升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扩充人才链,从园区、平台、项目、人才等科技资源向商洛
部署,努力推动商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签订框架协议。2019年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座谈会上,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5部门与商洛市人民政府签订《省市支持商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框架协议和省市协同提升商洛重点领域产业链水平框架协议》,提出共同对商洛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上给予优先支持。省级相关部门支持商洛市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指导商洛市创建特色核桃、板栗农产品优势区。
二、加强科技园区建设。省科技厅加快商洛和山阳高新区建设步伐,推动激发“双创”活力,助力商洛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按照国家高新区的标准和要求,指导商洛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2019年7月和10月,科技部专家组一行两次实地考察论证商洛高新区,专家对高新区创建工作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目前有序推进升级工作,有望近两年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推动山阳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山阳省级高新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有机食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2019年,支持山阳高新区争取陕南循环发展、省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2065万元。支持商洛建设丹凤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镇安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三、加大科技计划支持。近两年年围绕商洛新材料、大健康、现代服务业产业进行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2019年支持商洛立项72项,资金2284万元。2019年,省科技厅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资金中安排1880万元支持柞水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建设柞水县地栽黑木耳星创天地,指导柞水食用菌试验示范站发展,通过科技扶贫绿色通道项目立项8个项目,支持资金115万元。
四、提升县域创新能力。一是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省科技厅先后启动了创新型县(区)建设和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截止2019年,陕南三市认定创新型县区17家(汉中8家,安康3家,商洛6家);认定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6家(汉中1家,安康2家,商洛3家),拟培育2家。二是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2018年我省组建了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实施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挂牌服务,2019年秦巴山片区选派“三区”人才487名,支持经费974万元。三是针对陕南三市深度贫困县(区)提出的科技需求,开设科技扶贫专项绿色通道。2019年支持71项,资金1360万元。
五、加快科技企业培育。2019年加大对商洛科技型企业的精准培育和重点支持。通过政策宣传、培育引导、研发支持、政策奖补以及资源配置等多项举措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科技型企业质量和群体规模实现双提升。截止目前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133家,瞪羚企业32家,培育科创板入库企业13户,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9家。在商洛布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中心,组建了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成立林麝、魔芋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9年再建设2家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规范了中药材种植,带动特色经济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五新”战略任务,落实与商洛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实施“1155”工程,通过构建四级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平台开放共享水平。
二是发挥高新区引领示范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各类创新载体数据采集、挖掘、共享、分析与应用,推动关中优势科技资源向陕南辐射带动,推进商洛高新区升建国家高新区,加强与关中高新带的交流合作,通过托管、飞地等模式促进融通发展。
三是加强民生科技工作带动绿色循环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县域经济示范县创新驱动试点,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科技示范镇(村)建设。安排中央引导地方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商洛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和农技人才培养,推动商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