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数据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第639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工作,在城市建设、交通应用、旅游应用、环保应用、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与研发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以项目为引领,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综合示范。2017年,我厅超前部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综合示范”重点专项,主要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如,支持渭南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渭南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支持西安曲江智造文化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华阳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研究”,支持咸阳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智慧城市基础应用平台建设”等。目前,这些项目实施运行良好。
二是坚持协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我省支柱、主导产业领域凝练重大专项6个,重点产业链16个、创新点105个,特色产业链11个、创新点48个。在5G通信、量子技术、石墨烯、无人机等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同时,支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和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兵器集团等单位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专业孵化器。推动17家单位先期开展“人才池”试点,入池研究生374名、参与导师204人,涉及大数据、3D打印、光电子、无人机等领域,助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我厅支持组建空天动力研究院、国家智能制造研究院、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创新大平台。支持企业作为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主体,联合高校建立“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推动高校自由探索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有效对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全链条培育体系。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工作,已入库企业800余家;2017年新增高企380家,新增瞪羚企业32家。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全省科技工作发展要求,吸收采纳提案中的建议与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技术创新与进步:
一是按照“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思路,继续在科技计划项目、人才团队、成果奖励等方面支持智慧城市科技创新。
二是充分发挥我省教育科研优势,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等,推动目标导向研究与自由探索有机衔接,促使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技术需求得到供给侧的精准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以“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抓手,抓好大数据领域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同时,以项目为纽带,培养造就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领军人才,打造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强强联合的优秀团队。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9日
(联系人:王强 电话:029-8729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