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4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4号建议的答复函

陕科函〔2018〕41号

时间: 2018-06-07 09:3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尊敬的米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塑造我省硬科技城市文化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议》(第40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对区域创新至关重要。“硬科技”实力代表了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对推动产业升级与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硬科技”的支持与培育,同时也注重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的建设,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社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陕九条”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省研发经费支出419.5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19%、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综合科技进步指数62.96%,居全国第九,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6%,居全国第四。2017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921.55亿元,居全国第四。新增两院院士6人、总数达67人,我省连续两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省份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您提出的针对打造“硬科技”生态和文化的4点建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很多在我省科技工作中已有实践和探索:

  一、在开展科普活动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全省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科普使者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17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共举办科学之夜、科技成果及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机器人嘉年华展览、科枝文化艺术节、科技扶贫成就展等科普示范活动100多项,参加活动人数超过20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30万册。组织省内30余家科研机构、大学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优质、高端科技资源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其中,科技活动周重点项目“2017第五届西安国际机器人嘉年华”涵盖了“硬科技”的六大领域:无人机、机器人、VR虚拟现实技术、AR全息投影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集中展示我省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以展演、体验、竞赛等多种大众参与度高、社会生活结合度高的活动方式,开阔公众科技视野,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普及。

  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组建了陕西创新创业联盟、陕西创业学院。依托陕西创新创业联盟,对接国内优势创业资源,联合小米、京东、阿里等一线创业机构输出专业创业课程;开展了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硬件产品经理训练营西安站、陕西京东众筹创新与孵化产业交流会&京东云东路演等活动、创客漂流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形成了非常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陕西创业学院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同时,指导“神南矿业煤炭科技众创空间”按照专业化的方向进行运营,探索国有企业内创模式与路径。2017年,评选科技创业导师52人,并向科技部推荐国家科技创业导师候选人30人。启动建设陕西双创服务平台,已有190家众创空间入驻平台。召开了全省高新区及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现场推进大会,及时总结交流,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在“硬科技”与智慧城市结合方面。积极部署前瞻共性关键技术,论证提出“空天动力”“智能制造”“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等3个“硬科技”领域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技术、基因工程、高端存储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抢占技术前沿。在2017年的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人工智能、信息感知、集成电路封装、智能制造、新能源等8个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支持经费4192万元。支持大数据与云计算、人脸识别、物联网等“硬科技”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行业安全、智慧环保等领域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在2017年的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综合示范的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支持经费615万元。

  四、在设立“硬科技”奖项方面。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对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引导鼓励产学研合作和成果就地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我省科学技术奖重点奖励在自然科学、成果转化与推广、技术发明与开发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成果,一般不包括人文社科(文化、艺术、历史、商贸)等领域,每年奖励项目不超过260项,其中有95%以上都集中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余为管理科学),也就是您提案中提到的“硬科技”领域。每年都会产生一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或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17年,我省共有3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数量居全国第四。

  您提出的4点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吸收和采纳,面向“硬科技”领域,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各类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成果转化政策的落地落实;加大对创新典型事迹和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努力提高创新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促进创新创业的氛围。

  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5月21日

  (联系人:马云,电话: 1862919060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