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代表:
您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榆林建设科创新城的第252号建议收悉。
榆林是国家重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3318.39亿元,追赶超越走在全省前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30%。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榆林被列为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省上专门出台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榆林在中省发展版图中的地位全方位提升。榆林市委市政府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建设榆林科创新城,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高端能化产业集群,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您的建议非常及时和必要,现就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省科技厅与榆林市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
为充分发挥科技战略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创新陕西的建设步伐,省科技厅与具备条件的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建立了厅市工作会商制度。会商以发展目标一致为基本前提,以重大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为工作载体,采取协商、决策方式建立对话平台,实现两个层面的思路对接、工作互动、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共同推进,以充分发挥各地科技优势和特色,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11月5日,省科技厅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第二轮(5年一个周期,2009年12月第一轮会商)科技工作会商。明确了下一步共同推进榆林创新发展的重点:一是共同推进各类科技园区建设;二是共同提升优势工业产业科技竞争力;三是共同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四是共同推进农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五是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六是共同争取科技部的支持。
二、省科技厅支持榆林科技创新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对榆林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是支持榆林高新区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高科企业领跑计划,2017年完成营业总收入730亿元同比增长15.87%、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7.24%、实现财政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7.39%,有20多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引进14家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支持榆林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即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榆林分中心建设,支持经费200万元。支持众创孵化体系建设,现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众创空间。
二是支持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中, 2016年特色产业创新链项目“兰炭尾气综合利用生产合成氨、碳铵、LNG项目”,运用兰炭尾气生产合成氨和LNG,做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高品质镁及镁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围绕镁及镁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纯金属镁、镁合金宽厚板、镁合金生物材料等产品的产业化。2017年特色产业创新链项目“小颗粒煤低温干馏集成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对传统煤低温干馏设备和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开发小颗粒煤高效清洁低温干馏成套技术,推动兰炭行业技术进步,实现“清洁生产、附加值高”。近三年,共支持榆林优势产业重大重点项目47项,支持经费2559万元。
三是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2017年5月4日,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在榆林设立基金事宜,基金规模1.5亿元,省引导基金出资2000万元,以采取普通股+优先股的模式,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引导基金优先支持落户于榆林的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互联网+技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项目。6月15日,组织省科控集团、榆林市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召开座谈会,研究相关事宜。6月30日,榆林市政府专题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有关问题,尽快完成该基金法人主体注册,确保基金围绕榆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有针对性地储备一批拟投项目,实现在本地转化产业化。
四是推进农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马铃薯专用薯品种选育、畜禽健康养殖、果业提质增效、设施蔬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旱作节水农业等科技项目,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旱作节水、绿色栽培、高效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榆林“一心五园”科技园区通过了科技部验收,红枣、马铃薯、羊子产业技术联盟通过省级认定,组建了陕西省“星创天地”联盟。省科技厅与科技部农村中心签订了共同推进榆林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建设协议,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和创业导师团队,引导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村科技型企业,建立了9个实训基地和24个创业示范基地。
2018年,拟支持榆林重点产业创新链“主食化马铃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90万元,特色产业创新链“小杂粮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68万元,支持各类项目45项共计1315万元。
五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2017年5月21日,省科技厅与榆林市、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陕西沿黄经济带暨榆林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榆林、延安、渭南、韩城市科技局分别发布了产业技术需求,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项科技成果在会上进行推介、对接洽谈,6个合作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联合榆林市发起成立了陕西沿黄经济带科技创新联盟,倡议开展沿黄科技创新行动,号召沿黄四市十二县区、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加入到沿黄经济带科技创新联盟中来,扎实推进反向科特派工作,积极推动西安富集的创新资源向各市区县释放转移,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六是争取科技部支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方面,指导榆林围绕发展基础、建设思路、原则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监测评价及指标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试点建设方案,已上报科技部将榆林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建设方案还在审批中。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面,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省科技厅推荐榆林市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已指导完成《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和《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并以省政府名义向科技部提交了创建申请,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正待科技部组织评审。
三、省科技厅将全力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建设
2月14日,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8〕9号),指出榆林要加快创新发展,推动动力变革。省市共建榆林科创城,吸引国内、引导省内高校一流学科、科研院所、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布局榆林,打造全省未来科技创新创业高地。省科技厅指定一名副厅长专门负责,由机关办公室协调,计划处、高新处负责具体落实。
省科技厅计划处派专人全程参加科创新城建设调研工作。3月3日至3月12日,由张海峰副市长带队,市科技局牵头,陕西省科技厅、榆林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榆林学院、榆林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一行20人组成考察团,先后对南京市、苏州科技城、南通中央创新区、深圳虚拟大学园、广州科学城、成都科学城、武汉东湖未来科技城以及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五省八市三所大学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科技城(科技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各地建设规划布局、管理运行机制、优惠政策支持、创新体系建设等,从而制定榆林科创新城科技资源布局规划和配套政策,提出榆林科创新城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榆林科创新城布局构想已初步形成,战略规划、土地确权、勘界选址工作同步启动,未来将形成创新智谷、生态绿谷、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园的“两谷两园”空间格局。建设目标已初步明晰,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研究报告、推进十条意见已逐步完善,思想认识也逐渐统一。建设科创新城是榆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未来榆林科技工作的最主要抓手。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建设:
一是将榆林科创新城建设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点任务予以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实施创新型市县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陕北重点推进资源深度转化,丰富和完善煤化工、石油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链,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这与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目标任务一致,因此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指导大力支持持续推进。省科技厅也将把科创新城建设作为厅里支持榆林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厅市会商的一项重要议题,在计划项目、平台基地、人才团队、成果转化、政策机制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和指导,支持榆林在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中加大对榆林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省科技厅要求各地市制定了“一市一策”科技行动方案。根据榆林方案重点是壮大特色能源化工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构建能(源)-化(工)-材(料)一体化新格局,形成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坚持高端化、综合化、集群化发展,着力加强关键技术和产业体系创新,不断激发新动力新活力。推进高产出、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推广应用,建设全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全球一流的煤化工技术创新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重点打造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红枣、山地苹果、特色油料、大漠瓜菜、羊子、草和特色林果十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方面予以优先倾斜支持。
三是全力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建设新型研发平台。统筹省内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煤炭清洁加工、分级分质利用以及金属镁及煤基材料等创新中心,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建设陕西省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榆林分院、陕西省科技查新中心榆林分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榆林分中心,支持榆林组建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新能源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一批与榆林“1+4+N”产业布局相契合的省级创新平台,力争建成10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四是加大对榆林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支持。支持榆林学院入驻科创新城,支持榆林学院双一流建设,支持榆林学院升级榆林大学。支持中省驻榆大型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吸引国内、引导省内高校一流学科、科研院所、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布局榆林,打造全省未来科技创新创业高地。支持榆林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博士后创新基地。加大榆林青年科技新星、科技创新团队人才支持力度。
五是积极协调落实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各项举措。科创新城建设需要省市共建、统筹省内外资源,省科技厅将积极落实“份内之事”,主动协调“关联事项”,及时关注“份外之事”,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衔接,与省直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协调各方落实科创新城建设的各项举措。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5月23日
(联系人:吕永卫,电话:029-81294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