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59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59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17〕48号

时间: 2017-06-05 16: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尊敬的李肇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陕西加快发展“硬科技”的建议》(第559号)收悉。感谢您在提案中介绍了“硬科技”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硬科技”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富集的科教资源,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指示要求,为陕西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硬科技”的提出对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您的提议,结合省科技厅的重点工作,回复如下:
  一、梳理我省“硬科技”资源清单,部署发展先导产业。
  (一)去年9月出台的《陕西省“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对我省的先导产业进行了梳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等,这些产业都与“硬科技”分不开。《规划》指出,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石墨烯、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先行发展,抢占先发优势,培育先导产业。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创新,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互联网+装备制造、互联网+生物医药,以新技术形成的新供给方式,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梳理我省在“硬科技”发展方面的资源优势清单。包括人才、技术、平台、成果等,坚持产业创新双围绕,强化系统思维、清单管理、链条部署,一体化组织实施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行动计划。围绕创新培育产业,与教育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部署先导产业研发项目、平台和人才团队,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推动基础研究优势向技术创新优势转变。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技术、基因工程、高端存储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组建创新联盟,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依托西安交大等四所高校,组建了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超临界水蒸煤”落地产业化。
  (三)支持建立新型研发平台。为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产业创新通道,通过四主体研发平台建设,在增材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试点建设开放共享的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培养产业技术创新链,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整合我省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信息感知、旱区农业等优势学科领域创新资源,探索建立“四跨”(跨学科、跨单位、跨省、跨国)研发大平台,积极培育国家实验室,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空天动力研究院建设。
  二、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激活“硬科技”发展主体。
  我省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体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孵化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完善“双创”服务体系,优化“双创”生态,我们主抓以下工作。
  (一)完善创新驱动陕西发展政策体系。新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陕西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大政策,明确了我省未来发展的9大核心工程和重点任务,提出了56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和9条科技成果转化硬措施。
  (二)是探索有效的众创模式。召开了全省企业内创交流会、院所自创推广会、高校众创对接会,探索“企业内创推动腾笼换鸟转型、院所自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高校众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模式。启动建设科技成果众包、众筹平台,构建“开放需求众包、创新创业大赛、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助推模式。举(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单位累计获得科技贷款4800万元,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超过10亿元。
  (三)大力培育新型孵化平台。制定出台了支持众创空间建设等实施意见,联合省教育厅推动校园众创工作,在78家高校建设了校园众创空间,基本实现了理工类高校众创空间全覆盖。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给予不超过30万元和50万元的建设补助,着力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服务体系。新增45家国家级、61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国家级、23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国家级、1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安光机所光电子众创空间成为国家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
  (四)加大培养激励力度,发挥人才核心作用。继续加大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启动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选,面向我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帮助其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我省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并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行列。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和创业指导三类人才纳入省科技人才计划;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改革成果定价和收益机制,授权成果完成人自主决定对科技成果进行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探索目标契约、合同管理方式,制定了《落实“契约目标 合同管理”政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精简程序、简化手续,着力为科技人员松绑助力。赋予领衔专家更多的项目立项权、资源调动权、经费支配权。
  (五)强化基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步扩大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共设立子基金12只,累计出资3.63亿元,子基金总规模37.5亿元,放大效应超过10倍,重点支持院所、高校、重点产业、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服务。联合高校、社会资本在高校设立了低门槛的微种子、微天使基金。联合金融机构在陕建立科技支行18家,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产品50种,试点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
  三、支持“硬科技”小镇建设,开展先行先试,解决政策执行落地问题。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在陕布局的创新改革试验示范任务,我省出台《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文件,相关部门的配套实施细则正在制定。将在自创区、试验区、“硬科技”小镇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硬科技”转化科技为产业,以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硬科技”可以带动科技、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做好“硬科技”可以争取到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和高科技实验室的建设,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西咸新区的科技工作,支持“硬科技”小镇建设。
  四、支持举办全球硬科技发展大会。
  硬科技是具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高科技,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以人工智能和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世界将在未来三十年从信息化时代进入到智能化时代。这预示着,硬科技改变世界,下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将在硬科技领域诞生。西咸新区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如果举办硬科技发展大会,对服务和扶持硬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助力“硬科技”小镇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圈有着积极作用。省科技厅将对接西咸新区,商讨举办“全球硬科技发展大会”的具体方案,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共同推动全球硬科技发展大会的举办,同时对西咸新区的双创工作加强宣传,形成标签,打造品牌。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4月25日

(联系人:吴晶,电话029-87294281 18691891627)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