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77号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77号建议答复的函

陕科函计字〔2015〕57号

时间: 2016-03-02 15:4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王强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第57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数据显示,陕西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用日益突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9%,陕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到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 2013年12月,陕西省正式获得科技部支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的批复,成为继安徽后的全国第三个创新型试点省份。
  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咸阳科技事业发展,在促进咸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
  一、建立厅市科技会商工作制度。省科技厅与咸阳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12月建立了厅市科技会商工作制度。重点围绕共同推进咸阳高新区建设及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示范、共同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推进咸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双方签订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有效期为五年时间。通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双方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咸阳市建立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带动咸阳市建立市级科技创新团队77个。在电子材料、金属精密成型、特种橡胶、中医药及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了一批科技项目。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组织咸阳市承担了3个省地方科技重大项目,经费支持2655万元。2014年帮助咸阳市落实中省科技经费8000多万元。永寿县2000年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经费160万元,承担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支持经费25万元。
  二、加快咸阳高新区建设。省科技厅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咸阳高新区升级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批复”精神,支持咸阳围绕能源化工、新能源技术综合利用、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电子材料及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凝练和组织科技大项目。推动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咸阳精细化工园、渭北能源化工基地等园区提升科技水平,支持咸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强咸阳高新技术企业动态管理,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21家。目前咸阳市高新技术企业91家,民营科技企业1878家。下一步将持续支持咸阳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14年支持咸阳中医药、医疗器械、覆铜板、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建立了4个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奖励科技经费120万元。2014年省科技厅向咸阳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派第四批首席工程师11人,带动咸阳市向中小企业选派首席工程师42名。在咸阳共计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其中咸阳彩虹集团承担建设的陕西省显示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14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中获得优秀,获得一次性奖励经费50万元,带动咸阳发展和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33个。
    四、深入推进科技兴农、科技惠民。按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要求,支持咸阳市在泾阳县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科技经费50万元。积极实施科技惠民计划,特别是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有序开展,以旬邑县为核心,永寿县、泾阳县、三原县、彬县为辐射,搭建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和出生缺陷网络数字化随访管理系统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专家服务队伍,建设县乡村三级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支持咸阳市永寿县等县(区)建立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向涉农中小企业选派首席农艺师13名。全市实现入企、入村、入社对接1000余户,派驻农艺师800余名,开展科技培训1000余次,培训技术骨干3000余人,培训农民10万余人。
  五、持续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咸阳市是我省首批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市(区)之一。帮助咸阳建立了以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业务签订合作协议试点,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推出了差异化金融产品业务。举办和参与银企合作洽谈会,向合作银行推荐拟贷款科技企业36家,获得银行贷款共计2.2亿元。康惠制药、科隆橡胶、德胜新能源等企业进入省上市融资后备库。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股权投入支持德胜新能源、永寿多维生态农业、武功昂煦生物科技等3家科技企业,其中德胜新能源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备选企业。创新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帮助43家科技企业得到银行贷款9600万元,使政府科技投入的放大与倍增效应日益彰显。据统计,经担保扶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累计增加收入7937.66万元,新增利税602.36万元。
  王强民代表的建议,切中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促进当地科技创新,推进咸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科技厅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厅市科技会商制度,加强对咸阳国家高新区的支持和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兴农、科技惠民,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工作,为咸阳经济社会可持续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感谢王强民代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5年4月14日


(联系人:张  薇   电话:81294717)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