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24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 索 引 号 ] 11610000016000208K/2024-00150 [ 主题词 ]
[ 发布机构 ] 省科学技术厅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3-27

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24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科工发〔2024〕2号

时间: 2024-03-27 15:2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主管部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科控集团,各科研院所直属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3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科技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科技委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两会”工作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以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安双中心)为牵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抓手,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核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要经济贡献力,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努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持续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推进西安双中心实体化、实质性运行持续建设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培育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20个左右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单位达到200以上,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00以上、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5万项以上支持10个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新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100左右,安排部署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项左右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抓好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和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不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党对科技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要件抓落实,持续完善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进落实、督促检查、报告情况等全链条工作流程和闭环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贯彻落实,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3.强化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强化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和督导考核。围绕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筹划召开全省科技大会,进一步梳理重大任务清单夯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落实。强化科技安全工作,以情报信息服务、安全监测预警、风险隐患防范等重点任务落实,有效支撑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二、实施西安双中心建设快速推进行动

4.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西安双中心实体化、实质性运行,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加强省市工作协同,着力强科技招商、综合协调、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督导服务职能研究制定西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协调建立部省联动工作机制,梳理“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清单,原上筑峰、高位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

5.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打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创新高地,梳理谋划一批地方选题、能纳入中央支持的央地协同、部省联动项目。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认真梳理编制2024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持续建设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机制,推进释放溢出效应

6.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实验室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网络体系,支持航天动力、含能材料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网络节点。支持10个在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在陕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研究制定国家实验室陕西预备队陕西实验室中长期扶持计划,推进能源、材料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启动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思路人工智能、半导体、光子科技等优势和新兴领域布局陕西实验室。新建省重点实验室20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2个。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大力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

三、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行动

7.提升科创服务体系效能。召开秦创原建设推进大会,启动实施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完善秦创原政策包体系,提升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效能,释放高能级三器平台潜能,优化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推进构建新型科创服务体系。加强秦创原指标监测分析,规范秦创原冠名管理。履行好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强化统筹协调、工作推进、督促考核等职责,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8.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围绕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以产业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项目聚焦为抓手,采取多方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招、成果共享等模式,培育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20个左右构建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孵化产业应用链条的产业创新小生态开辟新材料、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壮大航空航天、现代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秦创原2.0版本

9.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支持总窗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加快招引落地一批高质量科创成果、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好全省科技资源统筹体系,构建并强化西安科技资源聚集区、西部地区协同创新生态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行动

10.拓宽政策覆盖范围。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汇报对接,邀请科技部来陕调研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工作,指导我省完善机制、升级政策,争取三项改革试点范围大到西安双中心建设集中片区等重点区域内的在陕属高校院所、央企和科研机构,使更多科研单位和人员享受改革红利。

11.扩大试点单位数量。召开全省三项改革推进大会,联合省级有关部门,推国防科研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纳入试点范围,力争三项改革试点单位突破200家,促进更多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新遴选一批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鼓励先行先试,从操作层面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2.提升综合服务质量积极承接国家新一轮改革试点任务,不断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举办成果、产品、场景等各类路演超过200场次,全年线下路演成果超过2000项、线上路演超过10000

13.增强改革赋能成效全面落实十条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先试用后付费先投后股以演代评等举措落地兑现全面梳理“三项改革”面临的难点、堵点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全年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00以上、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5万项以上

五、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行动

14.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精准研判陕西重点产业发展研发需求,动态更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图谱。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科技招商机制,常态化举办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活动。围绕产业链难点、堵点,持续实施氢能、增材制造、医工交叉等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围绕促进创新成果应用,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15.推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措施,争取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二期),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大力引导科技创新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持续落实好秦科贷风险补偿政策在全省推广技术交易信用贷,力争2024年授信额度超过5亿元。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票据化)试点。

16.强化支撑产业创新的人才供给。持续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建立科技人才梯次培养机制。探索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人才专项,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联办服务效能,推动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试点深入实施。布局建设20个引智基地等引智服务平台,支持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100名以上;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0名、青年科技新星150名;新组建学家+工程师队伍200左右认定技术经理人600左右

六、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17.探索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推进建立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和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靶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开展产业变革趋势预判和重大技术预研探索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计划,前瞻布局前沿交叉共性技术和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研究

18.加大重点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围绕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我省主导产业重点领域,争创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0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20个,制定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中长期扶持计划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30。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安排部署100项左右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9.做好科技强农惠民工作持续推进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粮食作物育种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实施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绿色通道项目。支持杨凌打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加强与各县(区)开展创新资源对接,加快先进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积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食药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共性技术研发力度

七、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行动

20.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用好用足后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更好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牵头组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等。

21.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创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吸引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开展科技领军企业认定,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持续做好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采取一对一方式精准服务,每年稳定支持拟上市重点企业20家以上。

八、实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行动

22.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加快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培育,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统筹布局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载体,持续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23.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贯彻落实《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依法推进科技创新做好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发挥好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好专题宣传和政策宣讲,打造科技宣传口袋阵地。完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立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坚决遏制不端行为、净化科研环境。推进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完善分层分类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统筹做好实验动物、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工作。

24.加强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筹划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持续支持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创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和中国哈萨克斯坦材料基因工程与智能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布局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5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家。启动实施省际科技合作计划,组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科技交流与会展活动。

九、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

25.稳妥推进科技部门机构改革。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机构改革部署安排和工作要求,有序推进省级科技部门职责调整、人员转隶、工作交接等工作。配合做好市、县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探索建立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科技咨询机,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26.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变革。按照谋划一批、招引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转化一批模式,常态化更新科技项目库,积极探索依托项目库筛选、定科技项目的工作机制。结合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持续推进落实科研经费包干制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技术总师负责制等新型科研管理制度。

十、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

27.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扎实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方法、新路径。抓好统战、群团等工作落实。积极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建,持续深化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开展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

28.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加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研判,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政治训练、能力培训、实践历练,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举办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培训班,完善科技大讲堂、网络课堂培训体系,持续为干部队伍增智赋能。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

29.强化正风肃纪。聚焦关键少数,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岗位的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堵塞权力运行的漏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宣传,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30.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干部能力。推动机关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提升党务、政务公开水平。加强平安建设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机要保密、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信访维稳、应急值班等工作。抓好模范机关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