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2016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说明

省科技厅2016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说明

时间: 2017-08-15 10:3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省科技厅作为管理全省科技发展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全省科技工作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负责编制全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和实施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提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指导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协调管理在陕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地的建设;研究拟定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相关政策;负责管理全省科技外事和政府双边、多边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全省技术市场以及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和农业科技工作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农业新技术革命和农村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研究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优先发展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地市科技管理和全省科研机构的业务工作;负责科技宣传、科技信息、科技统计工作。

   (二)2016年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6年,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目标责任考核的8项工作任务,分解为36项一级指标,全部完成。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与科技部开展了第二轮省部会商。201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位居全国第4。【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全国排名第2位,为我省历史最好成绩;技术发明奖4项,全国排名第3位;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排名第6位)。】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02.74亿元,保持在全国前5位。

    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中省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和中央新闻联播、凤凰卫视、陕西新闻等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条)【其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60多篇(条)】。上报各类科技工作信息超过500条,被科技部网站、省政府网站转发50条。

    1.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陕西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简称“陕九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十三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陕九条”突破了科技成果定价、处置、收益等障碍,明确了对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财税政策及评价机制,提出构建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军民融合“人才池”、产业联盟“专利池”等转化通道和载体。

    推进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将现有各类计划整合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等五大类。以目标契约、合同管理为方向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推动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赋予领衔专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

    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强化系统思维、清单管理、链条部署,逐领域建立了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等科技资源数据库,陕西“科技云”平台即将投入运行。新建榆林、安康、韩城、柞水四个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达8522台(套),总价值超过47亿元。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服务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三。《情报杂志》国际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坚持两个围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产业部署创新。与省工信厅建立了围绕产业部署创新联席会议制,围绕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建立线上线下的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平台,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56个、关键技术创新点500个,组织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部署项目3251个,安排经费7.9亿元。

    围绕创新培育产业。与省教育厅建立了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联席会议制,围绕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先导产业,启动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行动计划,协同部署研发项目、平台和人才团队。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技术、基因工程、高端存储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依托西安交大等四所高校,联合组建了省石墨烯重点实验室。预计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1%。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瞪羚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5方面的政策举措。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普惠性政策,481户高企享受所得税优惠7.5亿元。建立拟上市科技企业后备库,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入库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已有27家成功上市挂牌。

    3.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四主体一联合”(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需求主体、管理主体、市场主体)校企新型研发中心,使高校科技人员在不离开校园的条件下到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促进了高校自由探索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的有效对接。目前,已有2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研发中心共建协议。组织672家企业、102所高校、88家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盟40家,探索在联盟内部设立“专利池”,推动技术成果在联盟成员间共享共用。

    加强军民(央地、部省)融合创新发展。联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军民人才双向流动、军口院所与民口高校“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2个“人才池”。发起设立了首期4.2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支持兵器集团等单位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专业孵化器;启动建设军民(央地、部省)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争取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陕西。依托西安交大部署研发平台18个,全力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整合16家航空航天单位优质科技资源,正式启动空天动力研究院组建工作。

    复制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有色院始终坚持“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先后孵化科技企业29家,今年总收入预计突破百亿元;光机所累计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30家,其中55家由海外引进团队孵化。依托30家试点单位、7家重点单位,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24个,新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转化科技成果222项,引进或培养创新创业团队86个。

    4.加强园区平台联动互动,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抓好区域创新改革试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创新型市县建设、创新环境优化培育等工程(“四工程一计划”)稳步推进, 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展顺利。会同西安市起草了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试点方案,着力在成果转移、军民融合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试经验。

    促进园区平台联动互动。召开了全省高新区建设发展现场推进会,成立了高新区发展联盟,新建西户、汉中、旬阳、商洛4个省级高新区,鼓励西安自创区托管其它高新区的部分区域,支持其它高新区在自创区设立“飞地”科技园区,促进7个国家高新区、11个省级高新区联动发展。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11400亿元,同比增长11.23%;新增企业11000家,同比增长10.4%。整合我省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智能制造、信息感知、旱区农业等领域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国家实验室。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支持市县系统梳理产业状况、科技需求和资源情况,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市县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覆盖,实施“一市一策”“一县一策”。组织市县科技部门与省内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市一县N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机制。支持安康市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支持每个地市建立一个“政产学研金”成果转化平台。全面启动反向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通过需求调查、成果对接、转移交易、落地转化,推动西安富集的科技资源向市县辐射转化。抓好柞水、佳县、紫阳三个科技扶贫点建设,全面启动科技扶贫脱贫攻坚八大行动。实施“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选派1923名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5.全面加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培育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发起成立了陕西创业学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  促进科技型创业的行动方案(2016--2020)》。2016年新增45家国家级、61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国家级、23家省级星创天地, 3家国家级、1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安光机所光电子众创空间成为国家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榆林“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在全国工作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现有各类科技孵化器81家,面积210万平米,入孵企业3866家,累计毕业企业2766家;拥有各类众创空间164家,入孵团队4028个,吸纳就业3万多人。

    积极探索有效的众创模式。召开了全省企业内创交流会、院所自创推广会、高校众创对接会,探索“企业内创推动腾笼换鸟转型、院所自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高校众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众创模式。启动建设科技成果众包、众筹平台,构建“开放需求众包、创新创业大赛、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助推模式。举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安康和西安赛区、陕西省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总决赛。今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共获得2个二等奖和18个优秀奖。科普讲解员大赛在全国比赛中获得总冠军,工运理论研究取得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单位累计获得科技贷款4800万元,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超过10亿元。

       推动科技金融深度结合。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服务。稳步扩大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共设立子基金12只,累计出资3.63亿元,子基金总规模37.5亿元,放大效应超过10倍;已投资中小科技企业130家,协助22个项目完成二、三轮融资,1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联合高校、社会资本在高校设立了低门槛的微种子、微天使基金。联合金融机构在陕建立科技支行18家,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产品50种。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和创业指导三类人才纳入省科技人才计划。启动科技创新券。建立拟上市科技企业后备库。

 

    (三)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省科技厅2016年共有二级部门预算单位36家,其中:行政单位1家,全额事业单位13家,转制院所16家,自收自支单位6家(详见下表)。

序号

单 位 名 称

单位性质

1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机关

行政机关

2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全额事业单位

3

陕西中药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4

陕西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5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

全额事业单位

6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全额事业单位

7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8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全额事业单位

9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10

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11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全额事业单位

12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全额事业单位

13

陕西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全额事业单位

14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全额事业单位

15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转制院所

16

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转制院所

17

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

转制院所

18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转制院所

19

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转制院所

20

陕西省纺织器材研究所    

转制院所

21

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

转制院所

22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转制院所

23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转制院所

24

西安公路研究所

转制院所

25

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转制院所

26

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

转制院所

27

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转制院所

28

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转制院所

29

西安电炉研究所

转制院所

30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转制院所

31

陕西省科学器材公司

自收自支

32

陕西省中华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

自收自支

33

陕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收自支

34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自收自支

35

陕西省遥感中心

自收自支

36

现代建筑设计院

自收自支

 

    二、部门2016年度决算表(详见附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附表: 2017年部门决算公开表.pdf

      三、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6年度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本年度收入支出总休情况及比上年增长(减少)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全年收入720,065.18万元,较上年增加38,909.57万元;全年支出693,142.85万元,较上年增加21,509.77万元。主要是我厅下属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西安公路研究院等转企单位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增加形成。

      2、本年收入构成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全年收入720,065.1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为135,567.14万元,占全年收入的18.83%;事业收入3,959.23万元,占全年收入约为0.55%;经营收入565,121.42万元,占全年收入的78.48%;其他收入为15,417.39万元,占全年收入的2.14%。

      3、本年支出构成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全年支出693,142.8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7,242.76万元,占全年支出的5.37%(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人员经费26,660.04万元和日常公用经费3,052.69万元);项目支出109,745.20万元,占全年支出的15.83%(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97,553.26万元);经营支出546,154.88万元,占全年支出的78.79%。

    (二)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及比上年增减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35,567.14万元,较上年增加5,788.24万元,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经费增加;支出127,564.99万元,较上年减少3636.86,主要是项目经费减少。

      2、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构成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27,564.99万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万元,教育支出32.0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07,793.7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07.74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9.3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00万元,农林水支出590.2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3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670.89万元。

      3、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2016年科技厅(汇总)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29,712.7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6,660.04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8,507.5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8,152.54万元;公用经费3,052.69万元主要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2016年 “三公”经费、培训费及会议费支出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349.66万元,较上年增加0.92万元,主要是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增加4.38万元,公务接待费减少0.2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减少3.24万元。

      因公出国(境)团组情况:2016年科技厅(汇总)全年因公出国(境)团组12个,累计27人次。主要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及项目考察调研项目增加,产生的因公出国经费支出(包括: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培训费等)。 

     公务用车购置及保有情况:2016年科技厅(汇总)共有公务用车71辆,与上年相比无增减变化。经费用于委厅机关及下属单位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开支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支出。

     公务接待费:2016年科技厅(汇总)国内公务接待6763人(次)、经费支出64.02万元。经费用于委厅机关及下属单位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等)。

      2、培训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培训费支出27.56万元,较上年减少116.04万元,各单位使用财政拨款组织的各类培训减少。

      3、会议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会议费支出20.24万元,较上年减少13.50万元,各单位使用财政拨款组织的各类会议减少。

     (四)2016年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科技厅2016年度无政府性基金收支。

     (五)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科技厅2016年度无国有资本经营收支。

     (六)2016年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1、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6年科技厅机关行政运行经费支出1,229.30万元,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991.5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34.75万元。

      2、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6年度科技厅(汇总)政府采购支出651.15万元,包括财政性资金331.15万元(其中:货物146.71万元,工程184.44万元);非财政性资金320万元(货物320万元)。

      3、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16年度科技厅(汇总)资产合计1,369,130.34万元。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科技厅2016年度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专业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支出包括科学技术事务管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